[ 索 引 号 ] | [ 主题词 ] | ||
---|---|---|---|
[ 主题分类 ] | [ 体裁分类 ] | ||
[ 发布机构 ] | [ 效力状态 ] | ||
[ 成文日期 ] | [ 发布日期 ] | 2017-08-30 |
我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今年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8月30日下午,我厅召开新闻发布会
省环保厅污防处处长刘旗龙发布今年以来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省环保厅污防处副处长王敏答记者问
记者提问
2017陕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陕西省环保厅宣传教育处处长吴忠涛: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开始之前,我先向大家通报一个情况。
省环保厅党组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王成文厅长多次就做好环境新闻舆论工作做出批示,要求我们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适应新闻传播和环保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环境保护、支持环境保护、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李敬喜副厅长多次协调宣传报道事宜,要求善待记者、尊重媒体,为新闻采访搞好服务。
根据环保部的要求和省环保厅统一部署,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我厅将实行双月例行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向新闻界的朋友们介绍全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今天召开的是第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之后会在10月、12月召开。长期以来,我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新闻界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借此机会,向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希望,通过实行例行新闻发布制度,能给大家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服务。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不断改进工作,努力提高例行新闻发布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将向大家发布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环境保护厅污染防治处处长刘旗龙先生、污染防治处副处长王敏女士。
下面,首先请刘旗龙处长介绍2017年1——7月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关情况。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污染防治处处长刘旗龙: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是发布今年以来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一、全省水环境质量状况
陕西省以秦岭为界,南为长江流域,北为黄河流域。2017年上半年,全省主要河流中,长江流域的汉江、丹江和嘉陵江水质继续保持优。黄河流域的渭河干流轻度污染,与去年同期相比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3.6%、26.5%;渭河支流重度污染,与去年同期相比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下降18.2%,氨氮平均浓度微升0.2%;无定河轻度污染,与去年同期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延河重度污染,与去年同期相比水质明显变差。2017年7月全省国、省控断面增至172个中,从“好水”和“差水”两头来看,优良水体(Ⅰ~Ⅲ类)断面118个,占68.6%,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4.3%;丧失功能水(劣于Ⅴ类)体断面21个,占12.2%,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8%。
二、开展的重点工作
(一)出台工作方案。报请省政府印发并实施《陕西省水污染防治2017年度工作方案》。各市(区)政府出台年度工作方案,榆林、安康、商洛等三市还分别制定了防治与保护方案。
(二)修订两个标准。修订《陕西省渭河、汉丹江流域水污染补偿实施方案》,增加补偿因子,提升补偿标准;修订《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加严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
(三)完成三个评估。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渭河治理系列行动中期评估,对各项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估。
(四)强化考核排名。出台《陕西省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技术规定(试行)》《陕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对13个市(区)地表水环境质量及其改善情况进行排名,并开展年度考核。
(五)开展联合调度。建立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联合调度机制, 通过水污染防治重点任务调度系统,对13个市(区)及6个相关部门重点任务进展情况逐月调度。
(六)强化水源管理。开展关中地区地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执法检查,推进县级、乡镇水源地划分,启动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
(七)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上半年,渭河流域共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5.48万吨/日。其中,西安市10万吨,宝鸡2万吨,咸阳市3.5万吨,西咸新区29.98万吨。
(八)推进河长制实施。落实《陕西省河长制实施方案》,开展汉江、丹江、黄河陕西段、渭河、延河、无定河、北洛河、泾河等主要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并报告相关河长。
(九)严格督办预警。对西安、宝鸡、渭南、延安、榆林和杨凌等6市区政府下发水质变差预警函12家次,要求相关市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遏制水质反弹。
(十)推动突出问题整改。推动中央环保督察反馈18个涉水环境问题整改,制定并公开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期限及措施,定期督办,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今年以来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因该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任务重、要求高,当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形势依然严峻。延安王家河、阎家滩、渭南王谦村、张家庄等10个断面,上半年部分水质指标高于考核目标,下半年水质改善压力较大。二是重点任务进度滞后。特别是加油站地下油罐双层罐改造、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等工作进展缓慢。三是部分污水处理厂达标不稳定。沿千河、泾河、北洛河、延河、无定河流域,大多数县城污水收集率低,且部分县级污水处理厂因年久失修,有污水直排、效果变差等现象。四是河道施工影响。延河、泾河等河流开展综合整治,因施工不当造成沿线污水漏排,附近断面水质恶化。延河延安市区以下河道综合整治就是导致延河朱家沟和阎家滩断面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召开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督促各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快推进2017年度方案重点工作任务,尤其是进展缓慢的加油站地下油罐双层罐改造。
(二)建立综合督导及预警机制,及时研判形势,发现问题,指导各市区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同时,完成2016年“水十条”实施情况考核,并公开考核结果。
(三)做好渭河水质巩固提高与汉丹江水质保护两个专项行动方案收官,综合研判其实施成效,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治理思路。
(四)印发《陕西省渭河、汉丹江流域水污染补偿实施方案》;出台《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报请省政府印发并实施《北洛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五)以河长制实施为契机,坚持源头治理和专项治污相结合,河岸环境整治与河流水质治理相结合,推动水域、陆地共同发力,实施城镇生活、工业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
以上是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请各位记者据实报道,谢谢。
陕西省环保厅宣传教育处处长吴忠涛:
下面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请报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
陕西日报记者:
我是陕西日报记者,从您刚才发布的数据来看,近些年,随着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汉丹江和渭河水质明显好转,但延河却依然重度污染,同比水质明显变差。延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在哪?下一步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污染防治处处长刘旗龙:
针对延河水质变差的问题,我们多次实地调研,召开专题会议,查找问题症结,分析认为,延河河道施工和流域管理薄弱、部分生活污水直排及处理能力不足是导致延河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
一是河道施工及环境监管不到位。从2016年下半年延安市正式启动延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来,延河河道多段施工,施工工程扰动河道底泥,施工现场废水直排,严重影响水质,延河上朱家沟和阎家滩两个国考断面从今年1月开始恶化。2017年,仅延河综合整治就安排903个项目,计划投资55.53亿元,几乎涵盖延河全境。
二是城镇集中式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能力不足。延安市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多采用河道截流方式,“雨污”不分,管网建设滞后,截污能力低。目前,延安市城区每天产生废水6 .2万吨,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约5.8万吨,处理率93.31%,每日直排污水约4000吨。经测算,延河流域每年大概有1078万吨污水,处理量仅为100万吨,占比9%,每年约1000万吨生活污水直排延河和支流。延河沿线30个乡镇除河庄坪、河湾镇2个镇污水并入市政管网外,其余28个乡镇污水直排延河或支流。
针对延河水环境现状,下一步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规范河道施工,收集处理污水垃圾,杜绝乱堆乱放、污水直排;二是在建立和完善重点污染源、入河排污口、环境风险点、涉水大企业四个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加快沿河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延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解决城区生活污水直排的问题;三是加快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河道沿线禁止发展养殖业。四是督促延安市政府制定并实施《延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补偿实施方案》和延河水体达标方案;五是启动延河水生态修复研究工作。
中国环境报记者:
我是中国环境报记者,我省“水十条”实施以来,我省水环境治理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污染防治处副处长王敏:
“水十条”实施以来,我们从工业污染防治、城镇污染治理、农村农业污染防治等方面,推进十大重点工作,刚才已经做了详细通报,这里不再重复。我再补充五项具体工作:一是2016年9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现场会,对“十三五”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掀开十三五水污染防治工作新篇章。二是针对全省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精准施策,编制15个专项保护方案,陕北地区防范输油管线水环境风险,陕南地区加大尾矿库、交通等环境风险防范;关中渭河流域以水质提升为重点,重点对渭河干流西安、咸阳重污染的五十公里,加大支流治理和系统治污力度。三是在国家“水十条”取缔的基础上,我省结合实际,增加了皂素、冶金和果汁3类小企业。截至目前,已全部取缔“10+3”小企业34家。四是集中治理工业聚集区水污染,我省省级及以上工业聚集区总数是41家,其中35个工业聚集区已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投运,已安装在线监测31家。五是推进农村农业污染防治。截至目前,在全省90个县(市、区)997个镇(乡、街道办)5210个村(社区)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受益人口近880万。 据环保部通报,以上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全国排名靠前。
中省“水十条”实施以来,我们采取最严格的治污措施,坚持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展开最严格的执法监管,实施最严格的考核问责,保证原有的治污成果的基础上,成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水质总体有所改善,二是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从水质来看,河流湖库水质情况刚才在通报中已经进行了发布,这里不多说。重点通报饮用水、黑臭水体与地下水情况:1.全省27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上半年水质达标率为96.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同时,积极推进乡镇集农村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2.城市黑臭水体比例下降明显。截止目前,我省列入考核的黑臭水体5处,已完成2处,3处开工实施。3.地下水水质相对稳定,从2016年度考核情况来看,地下水质优于年度考核目标6.1个百分点。
从工作机制来看,流域补偿考核、预警、约谈、督查、联席调度、排名、通报、限批等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例如,从去年10月份开始,对全省13个市区水环境质量及其改善情况开始逐月排名,今年7月开始对外公布。
三秦都市报记者:
我是三秦都市报记者,促进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快推进《陕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7年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尤其是进展缓慢的加油站地下油罐双层罐改造等任务,安排部署近期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如何督促,是否会采取一些新手段?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污染防治处副处长王敏:
先通报一组数据:目前,全省共有加油站3288座,地下油罐12760个,今年上半年已完成更换双层罐或者设置防渗池的加油站1011座,地下油罐3928个,完成率仅为30.8%,此项工作进展相对缓慢。为确保这些重点任务能如期完成,下半年着重做好两项工作:一是省政府9月下旬召开全省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推进会,重点推进加油站双层罐改造、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以及搬迁工作进展缓慢等重点任务的落实;二是加大调度、预警、督办和通报力度,借力“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调度系统”,及时分析评估各地市及部门重点任务,并报请省政府,对进展缓慢、问题突出的工作进行及时督办。
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我是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今年上半年,黄河流域的渭河干流轻度污染,同比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3.6%、26.5%,我省采取了哪些措施达到了这样的效果?下一步,我省将怎样进一步提高黄河流域的渭河流域的水质?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污染防治处处长刘旗龙:
一直以来,渭河水污染治理是我省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持续改善渭河水环境质量,我们以中省“水十条”为统领,继续实施渭河新三年行动,不断推进渭河水质提升,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签订目标责任书,夯实水污染防治主体责任。2016年,省政府与沿渭五市两区政府分别签订了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水质目标和工作任务。二是以推进河长制为契机,全面改善渭河水质。渭河流域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由娄勤俭书记亲自担任渭河省级河长,同时建立并完善相应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督查考核等机制。三是逐步加严加密流域考核范围和因子。目前对渭河流域生态补偿由最初的干流延伸至主要支流,由简单的双因子补偿增至四因子。四是在全省范围开展水环境质量排名。制定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技术规定,开展沿渭五市两区城市水环境质量情况和水质改善情况综合排名,并向社会公布。五是不断完善渭河流域污染防治监管考核体系。继续将渭河水质目标纳入省委对各市(区)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按季度确定考核指标,提出预警红线黄线,评估一季度的完成情况。
下一步要深入实施中省水十条与年度工作方案、做好渭河巩固提升三年行动收官总结,不断增强系统治水理念,完善水质监测体系,开展渭河流域通量考核试点,严格治污执法监管,逐步实现渭河水功能区达标。
西安晚报记者:
我是西安晚报记者,渭河在原有污染物监测的基础上,增加了总磷,目前渭河中磷的污染物是什么情况?增加此项监测的原因是什么?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污染防治处副处长王敏:
渭河中总磷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渭河流域绝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在建设时,设计最初主要是针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没有考虑脱磷的要求,或脱磷效果较差,导致处理后排入渭河干支流的生活污水总磷浓度偏高;二是“十二五”期间,我省在水污染防治上一直以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为主,而农业面源对水质影响的基础数据欠缺,监管措施跟不上。渭河流域内大量肥料、农药使用和河道垃圾肆意堆放,农业灌溉退水和垃圾渗水夹带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进入河流,是渭河干流及部分支流总磷超标的主要原因。目前,我省在渭河流域设置的55个水质监测断面,根本上半年的监测情况来看,有32个断面总磷超标,占58%。其中超标严重的是新河入渭断面,总磷超过标准13.5倍,渭河主要支流总磷超标对渭河干流总磷浓度产生较大影响。从2017年上半年均值来看,渭河干流潼关出境断面水质现状为Ⅴ类,未达到Ⅳ类水质目标,其中总磷浓度超过标准0.003倍,所以在渭河流域将总磷纳入渭河流域水污染补偿考核范围十分必要,有利于进一步督促沿渭各市区制定具体措施,在达标处理废水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潜力、创新措施,深度处理,逐步解决总磷超标问题。
西部网记者:
我是西部网记者,近年来渭河水污染开出多少“生态罚单”?这些沿河各市所缴纳的补偿款用在哪些方面了?生态补偿在水治理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污染防治处副处长王敏:
2009年省政府出台了《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补偿实施方案(试行)》,从2010年起对渭河干流市界断面水质实施流域补偿考核。截至目前,渭河流域共收缴省级水污染补偿金3.38亿元,主要用于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群众饮水安全工程和水源地保护工程以及污染补偿项目等。
关于生态补偿的作用,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是全流域补偿网络逐步完善。通过生态补偿,极大刺激了和增强了沿渭各市(区)政府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沿渭各市区政府分别制定完善了辖区内的水污染补偿实施方案细则,水污染补偿工作由省市级延伸至市县级,分层级全面铺开。目前渭河流域水污染补偿省级考核断面26个,市级考核断面106个,基本覆盖了渭河全流域。
另一方面是水质改善十分明显。“十二五”末,渭河消灭黑臭,渭河干流杨凌以上河段达到Ⅲ类水质,杨凌以下河段、渭河出省潼关吊桥入黄断面继续保持Ⅳ类水质,提前一年提高一个档次达到国家要求。 “十三五”以来,强化好水和差水两头管理,全省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和劣Ⅴ类水质控制比例得到明显改善。2016年,我省黄河流域地表水优良比例和劣Ⅴ类水体控制比例分别为50.0%和6.25%,均优于年度任务目标37.5%和9.4%,渭河流域及主要支流水质持续改善。2017年7月,渭河干流出省潼关吊桥断面为Ⅳ类水,达到国家Ⅳ类水的考核标准。Ⅰ~Ⅲ类水质断面9个,占47.4%,同比上升29.8%;劣Ⅴ类3个,占15.8%,同比下降7.8%。渭河支流Ⅰ~Ⅲ类水质断面15个,占38.5%,同比上升9.5%;劣Ⅴ类水10个,占25.6%,同比下降19.6%。
陕西省环保厅宣传教育处处长吴忠涛: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