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渭平原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
(2018年专刊第37期总76期)
2018年11月29日晚,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近期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的函》(汾渭大气协作办函〔2018〕6号),要求汾渭平原各城市及时启动、调整相应级别重污染天气预警,提前采取应急减排措施,有效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
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与汾渭平原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会商研判,受静稳、高湿及强逆温等不利气象因素影响,预计11月30日至12月2日,汾渭平原将出现一次区域性重污染过程,同时受前期污染残留叠加效应,污染程度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加重。其中,关中地区可能出现连续3天重度污染天气。为此,汾渭平原协作小组办公室紧急向山西、河南和我省关中各市(区)政府印发了《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近期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的函》(汾渭大气协作办函〔2018〕6号),提醒山西、河南及我省关中8市(区)根据当地空气质量具体预测预报情况,按照区域应急联动要求,及时启动、调整相应级别重污染天气预警,提前采取应急减排措施,有效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同时组织力量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到位。
经初步调度,目前山西、河南省6市已根据要求启动了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我省关中8市(区)于30日10时前全部发布了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同时启动了Ⅱ级应急响应。现将关中各市(区)截止2018年11月30日10时发布预警和应急响应情况,以及工作开展情况通报如下:
一、发布预警和启动应急响应情况
西安市:于11月30日1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级升级信息,将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级由黄色预警升级为橙色预警,11月30日01时起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
宝鸡市:于2018年11月30日9时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信息,同步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咸阳市:于11月30日零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级升级信息,将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级由黄色预警升级为橙色预警,11月30日01时起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铜川市:于2018年11月30日10时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信息,同步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渭南市:于11月30日08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级升级信息,将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级由黄色预警升级为橙色预警,11月30日8时起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杨凌示范区:于11月30日09时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同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西咸新区: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与西安市同步于11月30日01时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
韩城市:于2018年11月30日10时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信息,同步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二、工作开展情况
西安市:29日,汾渭平原督导检查组对草堂镇工业企业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减排措施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健康防护措施落实方面:卫计委要求市属市管各医院高度重视重污染天气医疗救治工作,积极制定重污染天气医疗救治方案,持续加强呼吸类疾病患者就医指导;各医院积极开展健康防护宣传,利用电子屏等滚动播放重污染天气科普知识。市教育局通过教育电视台滚动播出健康防护提醒;各幼儿园、中小学及同等学历学校在校门口设立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告示栏,明确响应级别和需采取的防护措施;各学校通过班会、校园通知等形式加强对重污染天气应急、健康防护等方面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提醒学生做好个人防护;督促各学校停止体育课、运动会等户外活动(在室外停留不超过30分钟的教学参观、社会实践等活动不受影响)。建议性减排措施方面:市公交总公司灵活调度增加区间车、大站快车,在早晚高峰时段67条等客流高断面,采取区间车灵活调度措施;全天出车6630辆,运行34040圈次,发送区间车399部,运行1107趟,确保了市民高峰出行顺畅。西安地铁组织一、二、三号线临时增车工作,并做好了随时组织备用车投入正线载客运营的准备,确保了各线路运力充足。强制性减排措施工业源减排方面:市工信委应急工作组督查高新区2家企业,未发现问题。市环保局督查应急减排清单中6家燃煤锅炉企业和13家生物质锅炉企业,均能落实Ⅲ级应急响应措施。市交通局督查59家汽修企业,督促企业严格落实《西安市机动车维修业涂装作业、危险废物收集暂存管理规范(试行)》等工作要求。市商务局及相关区县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出动2个小组9人次,督查企业2家,未发现问题。移动源尾气减排方面:公安交警部门出动警力930余人次、警车230辆,警告、劝返、批评教育砂石运输车、混凝土罐车、冒黑烟车380余辆。市环保系统检测各类机动车278辆,查处超标车9辆;并对雁塔区城市生态公园建设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情况进行突击检查,未发现违规情况。扬尘源减排方面:市铁腕治霾办出动5个小组15人,督查施工工地31个、两类企业8家、焚烧及其他点位5处,发现问题7处。市建委出动5个小组17人,督查施工工地23个、两类企业10家,发现问题7处。市城改办督察组出动1个小组3人,督查改造施工工地10家,发现问题2处。市城管系统检查拆迁工地39个次、出土工地153个次,发现问题5处。市市政局出动11个小组30余人,督查施工工地34个,发现问题1处。市水务局出动4个小组12人,督查在建水利工地21个,未发现问题。轨道办出动2个小组共计8人,督查地铁施工工地14个,未发现问题。市交通局出动清扫保洁人员447工日,清扫车21台班,洒水车16台班,对连接市政道路的重点公路路段(国道、省道等)湿扫3次以上,其他路段湿扫1次,清扫路面共计2200千平方米。
咸阳市:29日,市铁腕治霾办督查组对高新区、礼泉县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市环保局副局长赵英煚带领大气污染防治“一市一策”技术团队检查工业企业应急响应工作并现场指导修订企业“一厂一策”应急操作方案。健康防护措施落实方面:卫计部门督导市区11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启动黄色预警和Ⅲ级响应,视门诊流量增加相关疾病门急诊,增加医护人员,各医疗机构利用LED屏宣传提醒儿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尽量留在室内,减少户外活动。教育部门及时向全市教育系统发出应急响应通知,督导要求各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同等学历教育机构停止户外体育课、运动会等活动(在室外停留不超过30分钟的教学参观、实践活动等活动不受影响)。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通过办公传输系统及电话、传真、微信工作群、QQ工作群等第一时间发布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升级至橙色预警公告,及时通知各相关县市区、各管委会及市级相关部门按照落实Ⅱ级应急响应措施,并在咸阳环保微信公众号、新浪网站等各新闻媒体发布健康防护警示。建议性减排措施方面:通过重点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广播电台等发布信息,建议公众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驻车时及时熄火,减少车辆原地怠速运行时间;减少涂料、油漆、溶剂等含挥发性有机物的原材料及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建议交通运输部门增加公共交通运力保障;建议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自觉调整生产工期,提高污染治理设施效率,调整有大气污染物排放生产工艺的运行时间,主动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强制性减排措施工业源减排方面:环保部门检查涉气企业122家,其中:陕西中亚特种胶管制造公司、咸阳顺发建材有限公司等69家企业停产;大唐彬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机组停运,1#机组脱硫、脱硝除尘设施高效运行;陕西核昌机电装备有限公司及时安排调整生产计划,生产任务减少30%;彬县电力有限责任公司2台35蒸吨锅炉停运,剩余一台75蒸吨锅炉运行;陕西华浩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限产;陕西煤化新型热能有限公司、咸阳彩虹热电有限公司、咸阳市西区集中供热有限公司等36家公司治污设施运行正常,污染物达标排放。工信部门加强对错峰生产行业企业的督导检查,全市4户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冀东海德堡、泾阳声威水泥全线停产,礼泉海螺、乾县海螺有城市垃圾和危废处理任务没有停产;咸阳东方雨虹全部生产线已于秋冬季错峰开始就全线停产;礼泉奥石建材当天全线停产。彬县天禧建材等5家水泥粉磨站全面实施停产。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石化分公司持续限产5%,宝塔山油漆、华中油漆、绿帮精细化工等化工企业限产20%。移动源尾气减排方面:各级公安交警部门设立检查点,严查禁限行区域内的无标车、大型货车、三轮车以及摩托车和冒黑烟车辆,引导过境车辆避开主城区行驶,同时实施低速汽车、混凝土罐车、渣土、建筑垃圾和砂石运输等高排放车辆禁行工作。市公安交警支队坚持24小时严管严控,严格实施货运车辆限行绕行措施,通过采取分流、劝返、禁行等管理措施,严格控制市城区低速汽车、载重柴油货车污染排放。强化市区机动车联合检查站尾气检测工作,当日累计检查分流车辆537辆,其中分流载重货运车辆349辆,客运车辆39辆;共计检测尾气排放车辆151辆,其中135辆尾气排放检测合格,放行;16辆尾气排放未达标,劝返。查处闯禁令37起,劝返违反限行通告行驶车辆65辆。无组织源应急减排方面:各级住建、城建、交通、水利、城管执法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各类建设工地冬防期“禁土令”巡查,出动人员检查建设工地229家,检查商混站6家,同时督促各项目工地及企业加大工地内清扫、洒水、冲洗频次,及时做好裸露土堆及物料的覆盖等措施,要求停止土方施工、护坡喷浆、拆除、切割等施工作业;对高新区天成钛业项目进行挂“红牌”处理,要求该项全面停工进行整改。交通运输部门共检查28家汽修喷漆企业,未发现不按要求室外喷漆、涂漆问题。商务部门加强加油站油气回收工作的巡查督导,检查加油站13家,除中石油东风路加油站因改造双层罐停业外,其余油气回收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市城管执法局加大对露天烧烤、餐饮油烟、焚烧垃圾、渣土清运等违规行为的执法检查力度和频次。交通部门对国、省道采取“湿法作业+吸尘式清扫”等模式,在常规作业基础上对主干道和易产生扬尘路段增加1次保洁作业。各县市区对城区主、次干道和易产生扬尘路段增加清扫保洁频次,有效降低道路扬尘。各有关县市区、管委会不断强化宣传力度,全面加强生物质禁烧和燃放烟花爆竹环境网格化巡查工作,重点对辖区内主干线加大巡查力度,劝阻燃放烟花爆竹行为2起。泾阳县对2个洁净煤配送中心配送网点进行巡查,均落实物料全覆盖措施。
渭南市:健康防护措施落实方面:临渭、高新、华州、大荔、富平、白水、澄城等县市区分别通过发布通知、转发预警信息等方式提醒辖区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学校停止室外课程及活动,做好健康防护措施;提醒儿童、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减少户外活动。大荔、华州等县市区要求各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增加医护人员,急诊科做好24小时应急值守及呼吸类病症患者的就医指导和诊疗保障。建议性减排措施方面: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市级媒体和相关网络平台相继发布了Ⅲ级应急响应预警信息,倡导公众绿色生活,节能减排;公众绿色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电动汽车等方式外出;驻车及时熄火,减少车辆原地怠速运行时间;绿色消费,单位和公众尽量减少含挥发性有机物的涂料、油漆、溶剂等原材料及产品的使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各类工地等加强管理,主动减排,在排放达标基础上提高污染治理设施效率,调整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时间。强制性减排措施工业源减排方面:各级各部门积极组织,安排工业企业按照“一厂一策”方案,采取停产、提高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效率等手段落实减排措施。其中,华州、大荔、临渭、华阴、白水、澄城等县市区环保、工信、执法等部门出动多名执法人员对清单内企业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应对措施落到实处。华阴市25家工业企业涉气生产线已停止生产,华阴市远大热力有限公司和华能陕西秦岭发电有限公司重型运输车辆减少50%;卤阳湖两家企业已停产,1家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停产;白水县陕西北方民爆集团有限公司渭南分公司、北乾福利砖厂和信宏新型墙体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全部停产;澄城县陕西三秦能源群生发电有限公司、澄合矿务局矸石电厂、陕西澄城董东煤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转正常,能够落实限产限排要求。移动源尾气减排方面:各县市区继续强化落实有关禁限行规定,在主要路段设置禁限行标志,通知各大宗运输企业实施重污染天气错峰运输,通过定点检查、流动巡查,加强城市建成区限行车辆管控,做好辖区过境大货车的引导绕行工作。扬尘源减排方面:全市各级环卫主管部门持续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加大洒水抑尘频次,在常规作业基础上增加对主干道和易产生扬尘路段保洁作业及降尘作业次数,确保主干道和易产生扬尘路段的清扫和降尘率达到100%。全市各级住建、综合执法部门安排,出动多名执法人员对辖区涉土工地“禁土令”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华州等县区对各商混站下发通知,要求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督促辖区商混站停止作业。
西咸新区:29日,新区应急办对沣东、沣西新城应急工作进行督导,抽查检查涉气类企业8家,施工工地2家。各新城管委会、园办继续加大应急执法检查力度,确保措施落实到位。健康防护措施落实方面:督导361所幼儿园、中小学学校停止户外体育课、课间操、升国旗、运动会等活动。新区教育卫体局抽查检查各学校、医院应急响应工作。建议性减排措施方面:强化宣传引导,鼓励相关单位减少涂料、油漆、溶剂等含挥发性有机物的原材料及产品的使用。新区交通部门督导公交公司缩短早晚高峰期发车间隔,提高车辆周转率,在原有运行计划基础上,29日共增发车辆17车次,缓解了与地铁站接驳线路的客流。相关行业部门督导涉气企业、工地自觉调整工期,严格执行“禁土令”,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强制性减排措施工业源减排方面:抽查检查列入工业源应急减排清单企业26家,各类应急响应措施基本能够落实到位。移动源尾气减排方面:29日,出动警力141人、排查车辆466辆,查处违反规定通行的车辆4辆,劝返93辆,警告23辆。扬尘源应急减排方面:出动执法人员225人次,晒水车531车次,机扫车325车次,清扫路面约62平方千米;督查施工工地206处,全部能够落实“禁土令”和室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