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情况通报 (第13期)
2018年01月19日
近期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汉中市、杨凌示范区执行橙色预警和Ⅱ级应急响应,西安市、咸阳市、西咸新区执行蓝色预警和Ⅳ级应急响应,咸阳市于19日0时升级为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并同步执行Ⅲ级应急响应。韩城市、渭南市分别于18日10时、17时解除橙色预警和Ⅱ级应急响应。按照《陕西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陕政函〔2017〕231号)及《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陕重污染天气办发〔2017〕13号)要求,现将截止2018年1月19日10时应急响应情况通报如下:
西安市: 常委副市长高杲带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督查室、市铁腕治霾办(市环保局)、市建委、市城管局相关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对经开区、未央区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夜查;强晓安副市长带队对雁塔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暗查。健康防护措施落实方面:卫计委督促八家定点收治医院,加强相关疾病救治力量;疾控中心做好定点医院上报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市教育局已通知全市1567所幼儿园、1402所小学、386所中学和10所特殊教育学校于18日全面复课;Ⅳ级响应期间,督促各学校尽量减少室外活动。建议性减排措施方面:市交通局18日出车5876辆,运行30868圈次,根据各主干道客流情况,在高峰期间开通客流高断面区间线路,全天共发送区间车401部,运行879趟,运送乘客368万人次。旅发委督促全市81家景区和5家集散中心通过景区显示屏、公示牌等开展宣传提醒,同时开展引导服务,避免游客在户外持续集中活动。强制性减排措施工业源减排方面:市环保局及各分局共对全市62家燃煤企业进行了监管,所检查单位污处设施均运转正常,驻场人员在岗在位;西安国维淀粉有限责任公司将产量降低10%、西安邦淇制油科技有限公司减产50%,西安蓝田尧柏水泥有限公司、西安百跃羊乳集团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已停产。蓝田县丰雨楼实木纺公司、易佳丽家具公司等5家企业均按要求落实蓝色预警响应。移动源尾气减排方面:公安交警部门严格落实车辆的禁限行工作,严查违反禁行规定的交通违法行为;全市共出动警力290余人次,劝返砂石运输车110余辆,查处低速汽车15辆。市环保局尾气中心及各区县共检测各类机动车667辆,查处超标车30辆。扬尘源减排方面:市建委督导组、各相关市级部门、区县、开发区建设管理部门继续加强对辖区内房屋建筑工地和两类企业的检查,共检查330个建设工地和19家两类企业,发现黄土覆盖不到位、部分施工道路未硬化、清扫保洁不到位等问题共计32处,已责令现场整改,下发移送单(督办单)3份。市城改办对全市城(棚)改建设工地可能涉土的67家单位进行重点管控;督查改造建设工地18个,项目均能落实重污染天气Ⅳ级响应措施。市城管局检查拆迁工地37个次、出土工地198个次,查处存在扬尘污染问题的工地3处。市水务局已停工29个水利工地,无土方作业和扬尘现象。市交通局18日共计出动清扫保洁人员449工日,清扫车16台班,洒水车8台班,清扫路面共计1804.84千平方米。散煤治理方面:莲湖区各街办狠抓燃煤散烧,进行昼夜巡查,暂扣、销毁各类燃煤炉具21个;相关街办结合3D可视气溶胶激光雷达对辖区污染源监测定位,迅速行动进行排查整治。国际港务区巡查道路21条,村庄30个,发现2起垃圾焚烧现象,现场扑灭。
咸阳市:市工信委对永寿县重点企业错峰生产和运输方案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市卫计局对市中心医院重污染天气卫生应急响应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秦都区、渭城区对全区建设工地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和应急管控措施情况和“禁土令”及“六个百分百”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工地现场督促整改。健康防护措施落实方面:卫计部门督导市区11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视门诊流量增加相关疾病门急诊,增加医护人员;各医疗机构利用LED屏持续宣传。教育部门督导各初中、小学、幼儿园及同等学历学校有序复课,要求全市1428所中、小学、幼儿教育机构及同等学历学校在重污染天气Ⅳ级应急响应期间减少户外活动,并提醒学生做好个人防护。建议性减排措施方面:各级政府部门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广播电视台等方式,建议公众尽量绿色出行。强制性减排措施工业源减排方面:环保部门检查涉气企业33家,其中:泾阳县雅泰乳业、陕西立高涂料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停产;三原昌鑫钢铁制品有限公司2条生产线1条停产,陕西安兴玻璃制品有限公司4座玻璃熔窑2座停产,西北橡胶有限公司燃煤锅炉落实错峰及停运要求,陕西中瑞时代家具有限责任公司等1家企业减少喷漆作业;陕西欣雅纸业有限公司、咸阳西区供热有限公司等12家重点涉气工业企业治污设施运行正常,污染物达标排放。工信部门继续加强工业企业错峰生产督导检查,全市11家水泥企业和3家防水材料企业全部停产,西安长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咸阳化学剂分公司停产,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石化分公司限产20%,陕西兴化集团有限公司限产50%,礼泉亿通热力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限产。移动源尾气减排方面:各级公安交警部门继续严查禁限行区域内的无标车、大型货车、三轮车以及摩托车和冒黑烟车辆,引导过境重型载货车辆避开主城区行驶。市公安交警支队检查分流车辆636辆(载重货运车辆449辆,客车38辆),检测尾气排放车辆96辆(73辆合格,对23辆不达标车辆劝返并责令治理),查处闯禁令41起,劝返94辆。扬尘源减排方面:各级住建、城建、交通、水利、城管执法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出动人员检查建设工地70家、商混站5家,全部停工;督导施工企业加大对施工工地、裸露地面、物料堆放等场所的扬尘控制力度,并要求停止土方施工、护坡喷浆、拆除、切割等施工作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面:机动车维修企业停止喷涂、喷漆等作业,检查咸阳三和汽车维修有限公司未存在违规现象。市城管执法局加大对露天烧烤,餐饮油烟、焚烧垃圾、渣土清运等违规行为的执法检查力度和频次。“禁燃”治理方面:各有关县市区、管委会对城区道路增加清扫保洁频次,重点对辖区内主干线加大巡查力度,全市共出动巡查人员550余人次,未发现燃放烟花爆竹现象。泾阳县对洁净煤配送中心及桥底、王桥4个配送网点进行了全面检查,督促全面落实防尘抑措施。
渭南市:全市各级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严格按照《渭南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响应。健康防护措施落实方面:全市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持续进行健康防护警示的宣传。要求全市所有幼儿园、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全部停止所有户外课程和活动,并提醒学生做好个人防护。大荔县教育局对洛滨中学、同州中学等20余所学校的重污染天气应对情况进行检查。各医疗单位增设呼吸道疾病和儿科门诊,增加医护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同时做好各项卫生应急工作,备齐备足治疗呼吸道疾病的药品、器械。建议性减排措施方面:通过媒体发布Ⅱ级应急响应相关建议减排措施提示信息。建议企事业单位可根据空气污染情况实行错峰上下班;公众尽量绿色出行;加大对施工工地、裸露地面、物料堆放等场所扬尘控制措施力度;减少涂料、油漆、溶剂等含挥发性有机物的原材料及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强制性减排措施工业源减排方面:环保部门继续落实对渭化、陕化等重点污染企业驻厂监管,坚持每天对重点涉气企业的检查,其中,大荔县出动执法人员13人,检查加油站12家,涉及挥发性有机物企业1家,重点涉气企业9家。澄城县、潼关县、临渭区、经开区、华阴市、华州区6县(市、区)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56人次,执法车辆14台次,对重点涉气企业进行了督查。移动源尾气减排方面:各县(市、区)继续强化落实有关禁限行规定,通知各大宗运输企业实施重污染天气错峰运输,做好辖区过境大货车的引导绕行工作。禁止建筑垃圾和渣土运输车、砂石运输车辆上路行驶。全市限行尾号为4和9的社会车辆。市交警支队放置限行提示版170余块,出动警力1201人,警车301台,设置固定检查点67处,流动检查组24组,查处闯禁令违法行为296起,渣土车违法行为7起。扬尘源减排方面:各级综合执法部门持续加大扬尘管控执法力度,加强对辖区建筑工地开展日常巡查,要求及时开启喷淋、雾炮机及洒水车洒水降尘压尘等设施。潼关县、临渭区、经开区、大荔县、富平县共出动执法车辆22台次,执法人员121名,检查巡查工地76家。各县市区环卫主管部门持续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在常规作业基础上增加保洁作业及降尘作业次数30%以上。各县(市、区)坚持对秸秆禁烧和烧荒、烧垃圾检查,部分县成立树级巡逻队,通过发放倡议书、宣传标语、专人监管、定点巡查等方式,加强引导群众共同做好重污染天气防护有关工作。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面:大荔县交通局联合县环保局出动人员20余人,摸排钣金喷漆企业34家,发放喷漆房改造相关文件50份,宣传册34份。蒲城县共计出动人员20人次,检查餐饮单位96家,督促各餐饮单位油烟分离设施正常运行。
汉中市:市重污染天气应急专项4个督查组和相关县区政府(管委会)及市级部门组建的百余个巡查督查工作组(550人),分赴相关县区昼夜开展专项督查。市建筑垃圾整治办、市住管局、市环保局、市建规局及汉台、南郑环保部门对汉台区、南郑区、滨江新区、兴汉新区的建筑工地、涉气企业及商砼企业进行联合执法大检查。健康防护措施落实方面: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通过各类媒体持续发布应急预警信息。市环保、气象部门在汉中综合广播电台分析环境空气质量及污染成因、为市民答疑解惑。教育部门督导辖区内幼儿园、小学、中学及同等学力学校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停止所有户外课程和活动。卫生部门督导医疗卫生机构增加医护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对呼吸道疾病患者的防护宣传和医治。汉台区刊播信息5篇,在中心城区7块电子屏滚动播出宣传标语20条提醒市民做好健康防护措施。建议性减排措施方面:相关县区政府(管委会)鼓励引导公众尽量绿色出行;建议公众减少使用含挥发性有机物的涂料、油漆、溶剂等。交通部门组织客运企业临时加开班车38辆,保障市民出行。强制性减排措施工业源减排方面:各级专项督查组和巡查组加大对重点涉气工业企业监管力度。中材水泥、华实商砼等30家企业停产,陕西汉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限产,30家企业停产。移动源尾气减排方面:公安交管部门严查低速及重型载货车入城,引导23辆过境重型载货车,并在城区各路口增设警力疏导交通,避免拥堵造成机动车尾气排放增加,严查“冒黑烟”车上路行驶行为。扬尘源应急减排方面:市建规局对中心城区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进行扬尘治理集中封闭式培训。专项督查组、市建筑垃圾整治办及相关住建部门累计巡查工地153家,发现土方未完全覆盖工地1处,下发了整改通知书,其余工地“六个百分百”“七个到位”措施均落实到位;城固、勉县水利局对辖区内砂石厂进行检查,并下发《关于应对重污染天气的紧急通知》,要求各采砂场点严禁作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面:各级食药监局、城管、环保等部门检查餐饮单位273户,要求餐饮单位规范燃料及油烟排放设施使用;汉台区汉中路办事处清理11家油烟排放不达标的餐饮摊点。散煤治理方面:汉台区组织10个“红袖章”巡查组,对辖区销售散煤、焚烧垃圾和秸秆进行巡查。市交通局运管处、市交警支队设卡严防运煤车辆入城;汉台区、南郑区政府加强散煤管控,严防小商小贩流动售卖散煤,安监、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清理12家烟花爆竹销售点,现场制止违规燃放行为16起。
杨凌示范区:持续做好重污染天气期间的各项应急措施。健康防护措施落实方面:示范区教育局督导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停止所有户外课程和活动;调整校级、区级组织的体育比赛、考试及其它户外群体性活动安排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建议性减排措施方面:区交通局加大公交车发车频次,延长公交车运营时间,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出行需求;政府部门号召干部职工尽量减少驾驶机动车上下班。强制性减排措施方面:19日起对社会车辆限行20%;市政管理局对城区主干道对城区主干道进行机械化清扫保洁4次,洒水1次;对于重点路段每天至少巡查4次,未发现渣土车违规拉运及焚烧行为;交通运输局对区内汽修行业进行检查巡查2次,暂未发现违规喷漆作业情况;示范区环境监察支队对区内各工业企业的大气污染源进行检查2次,暂未发现超标排放现象;杨陵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严格执行工业企业错峰生产要求,对2家企业各限产20%。
西咸新区:新区治霾办、规划、城乡、环保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带队深入一线检查应急工作。健康防护措施落实方面:辖区幼儿园179所、小学137所、31所中学及同等学历学校减少户外活动。加强对重污染天气应急和健康防护等方面科普知识的宣传。就医指导和诊疗保障;增设相关疾病急(门)诊,增加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要求室外执勤、作业人员应采取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公安部门停止审批户外大型活动。建议性减排措施方面:新区新城两级通过LED大屏加大宣传,积极倡导各级广大干部职工绿色出行。各火电、玻璃、化工等重点企业通过显示屏发布应急信息,提示职工和附近群众,做好防护措施。强制性减排措施工业源减排方面:集中供热和生产企业使用优质煤,加强驻厂监管,确保除尘、脱硫、脱硝设施高效运行。检查工业企业8家,均未发现违规问题,污处设施运转正常。移动源尾气减排方面:按照应急响应要求,严格执行低速货车,建筑垃圾、渣土、砂石运输等车辆禁行查处,加大路面巡查力度和对违规车辆的查处。出动警力179人,出动警车26辆,检查车辆92辆。对辖区开展车辆尾号4和9限行工作,限行处罚40辆,警告82辆、劝返87辆。扬尘源应急减排方面:持续对辖区多个主干道和易产生扬尘道路、绿化进行冲洗,增加作业次数,保持路面湿润,减少浮尘污染。出动洒水车55辆,雾炮车8辆,机扫车81辆,共计开展作业435次。检查辖区85个建设工地,两类企业15个,拆迁工地7个,其中德杰秦岭北麓项目、西部机场项目存在局部路面保洁不到位,边角覆盖不到位,责令立即进行保扫和覆盖;其余均能做到“六个百分百”“七个到位”。其他面源污染减排方面:开展餐饮油烟、燃煤治理检查,杜绝死灰复燃。检查一类餐饮单位5家,均正常使用清洁能源以及油烟净化设备;抽查非一类餐饮单位30家,早餐店4家,均正常使用清洁能源。检查辖区加油站11家,均未发现问题。对辖区汽修行业进行检查,共检查14家,均未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