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情况通报 (第29期)
近期受有利气象条件影响,宝鸡、渭南、杨凌依次解除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西安、咸阳、西咸新区均继续执行蓝色Ⅳ级应急响应,汉中继续执行黄色Ⅲ级应急响应。按照《陕西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陕政函〔2017〕231号)及《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陕重污染天气办发〔2017〕13号)要求,现将截止2017年12月16日10时应急响应情况通报如下:
西安市:15日,市长带队对高新区、曲江新区就重污染天气Ⅳ级应急响应措施落实工作进行了突击夜查。莲湖区副区长、未央区副区长、新城区纪委书记、灞桥区政法委书记、副区长、蓝田县副县长、周至县县委常委、航天基地管委会副主任、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副主任带队夜查所属辖区铁腕治霾及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健康防护措施落实方面:卫计委在新闻媒体刊发了重污染天气防护健康知识。强制性减排措施工业源减排方面:市环保局对42家燃煤企业进行了监管。所检查各燃煤锅炉使用单位污处设施均运转正常,驻厂人员在岗在位;对西安邦淇制油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百跃羊乳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国维淀粉有限责任公司、西安蓝田尧柏水泥有限公司进行检查,督促其产量降低10%,督促西安市重污染天气蓝色预警涉VOCs的55家工业企业全部停产。高陵区对西安渭北供热有限公司现场检查,该企业加大脱硫脱硝投药量,使用优质煤200吨。现场脱硫、脱硝、除尘设施运行正常,煤炭暂存场所采取喷淋抑尘措施,厂区道路采取洒水抑尘措施。移动源管控方面:市公安局共出动警力350余人次,劝返砂石运输车68余辆,查处低速汽车31辆。扬尘污染控制方面:市建委对29个建设工地进行了检查,发现黄土裸露未覆盖、部分施工道路未硬化等问题8处,下发移送(督办)单2份,责令区县(开发区)立即整改。市政局对西铜路城市段市政工地进行抽查,检查发现该工地存在覆盖未达100%、施工围挡未达100%、施工场地内保洁不到位的问题,已责令立即整改。市城改办督查改造建设工地12个,对木塔寨路面保洁不到位、覆盖部分不到位,郝家巷建筑垃圾覆盖不到位、局部黄土裸露未覆盖,要求立即进行整改。新城区检查城棚改项目7处,杨家村拆迁项目、韩南韩北村拆迁项目、华贸星座覆盖完整;三府湾六合窑、筑路机械厂一建项目部、悦荟广场项目保洁到位;石家街9号楼项目垃圾覆盖不严,已责令立即整改。碑林区对辖区内银隆DK-2、祭台城改6#地、曹家巷、西铁局铁永坊、太乙城DK-1共 5处工地进行检查,其中太乙城DK-1内道路保洁不到位,现已整改到位。雁塔区对高新华府项目检查,发现道路保洁不到位,黄土裸露未覆盖等扬尘污染问题,已现场下达停工整改通知书,悬挂红牌。对杨家村补充用地DK-1、DK-2项目检查,发现在冬防期间进行违规涉土作业,立即对该项目进行封停,并下发了停工整改通知书。灞桥区共检查7个工地,发现西安铁路主题公园、华阳一期冬防期涉土的问题,已封停整改。对5家“两类企业”进行检查,发现东峰、新意达废弃物料未百分之百覆盖的问题已要求立即整改。阎良区检查建设工地6次,发现扬尘污染问题1个,对检查中出现扬尘污染问题责令停工整改。临潼区检查生力广场工地、骊山新家园二期工程工地和黄金大道186工地。其中黄金大道186工地,出入车辆未正常使用冲洗设备,对负责人批评教育并让其立即整改。长安区检查发现工地裸露黄土覆盖不全问题7处,施工场区道路硬化不到位1个,发现其他问题3个现场督促整改,下发整改通知单一份。曲江共检查区内建筑工地35家,两类企业2家,均能落实相关应急响应措施,发现问题5处,均已现场要求整改。散煤治理方面:莲湖区暂扣、销毁各类燃煤炉具18个;检查发现2家汽车维修店存在不同程度问题,已现场督促立即整改,限期处理到位。未央区共检查餐饮单位329余家,查扣燃煤炉具2个。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面:蓝田县对华胥家具工业园区东洋红光家具有限公司、丰雨楼实木坊有限公司、林安饰都门窗有限公司、鸿博家具有限公司进行了督导检查,要求以上4家企业停止生产。未央区对北三环大明宫维修企业进行烤漆房深度治理检查,发现好邻居汽车服务部无证经营,存在废机油存放不规范的问题,要求限期办理相关手续并规范存储固废物品,并对法人进行批评。“散乱污”治理方面:鄠邑区对户县少固废品收购站和季芳收购站进行检查,发现两家收购站均存在手续不全且正营业的问题,当场对于散乱污性质的收购站做出予以取缔的处置意见。
宝鸡市:15日,各县区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积极响应,全面应急,严格落实错峰生产、限产停产、面源污染防控等应急减排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发布空气质量状况及重污染天气健康防护措施;强化巡查检查,按照职责分工迅速组织人员,采取随机检查、飞行检查、零点夜查等形式,就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开展检查。健康防护措施落实方面:市教育局及时转发了预警通知,并通过家校平台、手机短信、班级微信群、qq群等方式,宣传健康防护等科普知识宣传,督导幼儿园、小学、中学及同等学历学校减少户外活动,并组织专门人员对辖区中小学、幼儿园预案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市级媒体及各县区电视台及时发布空气质量及重污染天气健康防护措施,提醒儿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减少外运动。市卫计局组织协调各县区及市直市管各医疗卫生单位,加强应急值守,配足医疗力量,延长工作时间,扎实做好降污防霾和医疗救治工作。建议性减排措施方面:各县区加大冬防攻坚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宣传力度,倡导净化低碳生活方式。同时,落实网格化监管制度,加大巡查检查力度,禁止秸秆、枯枝落叶、垃圾等露天焚烧,对非煤矿山等煤矸石厂等散乱污企业进行巡查并督促其限期整改,强制性减排措施工业源减排方面:市发改委督促宝二发电公司、大唐宝鸡热电厂两个用煤大户落实减排措施,使用优质煤。市环保局持续深化“零点行动”,对全市涉气工业企业、建筑工地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整治,对千阳县蓝天微排放热力工程有限公司脱硫设施未运行、厂区燃煤炉渣未进行密闭存放等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查处。市工信局严格落实水泥、陶瓷等行业停产、错峰生产应急措施,并就落实情况开展检查,千阳县水泥、陶瓷等涉气企业全部停产。移动源管控方面:市交警支队配合环保部门对辖区内冒黑烟车辆逐车检查逐车登记,开展冒黑烟车辆环保监测,分别在川陕路与姜谭路丁字路口、桑园中队在212省道古鱼公园门口及310国道设点,累计监测车辆400余辆,处冒黑烟车辆22辆;同时,严格落实禁限行措施,在对城区6条主干道限行黄标车、无标车基础上,扩大范围,另对城区3条主干道全天限行黄标车、无标车。强化渣土车整治。扬尘污染控制方面:市规划局、市征收办、市水利局、市国土局按照职责分工,加大扬尘治理监督检查的力度和频次,确保“禁土令”得到有效落实。市区所有在建项目严格落实6个100%控尘措施,增加雾化、喷淋、洒水频次。全面停止施工工地喷涂粉刷、护坡喷浆、建筑拆除、切割等施工作业。市规划局按照区域划分成立了三个检查组,对市区所有在建项目进行全面督查检查。市区旧城(城中村)改造项目和“五拆”点位各类拆除工地全部停工,对于众路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部分围挡、覆盖不全的问题责令整改,并向辖区管理部门下发通知督促落实。全市水利建设工地按应急响应要求,全面停止开挖、风钻、喷涂等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作业,定时洒水降尘。全市河道采砂场均处于停产状态。全市露天采石矿山都处于停产状态,停止交通运输系统公路建设,大中修项目开挖土石方作业及清运工作。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面:市交通局停止交通运输系统维修行业烤、喷漆作业及部件总成拆解清洗作业,增加10%公共交通运力循环运行。市商务局加大对加油站的检查力度,同时要求中石油、中石化、延长壳牌宝鸡分公司加大油品抽检力度。散煤治理方面:各县区环保部门对辖区内供暖燃煤锅炉、工业企业、沿街小火炉、餐饮油烟净化器等重点污染源进行检查,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转。金台区市场监管局对对蔬菜批发市场和汽配城的小火炉进行排查并取缔。高新区充分发挥网格监管作用,严肃查处燃煤小火炉及集贸市场散煤燃用问题。眉县开展联合执法,对全县所有砖厂停止电力供应、停止土坯生产。岐山县对县城高污染燃料禁燃区4户散煤销售点开展联合执法,按照防尘要求全部清理到位。
咸阳市:15日,市公安局副局带队深入联合检查站督导检查车辆禁限行管控工作落实情况。秦都区副区长带队巡查辖区铁腕治霾冬防攻坚行动工作情况;秦都区治霾办副主任、区扬尘办主任分别带队,对建设工地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情况和“禁土令”及“六个百分百”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工地一律要求整改。渭城区住建局纪检书记、区治霾办领导分别带队,各街办配合,对建设工地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落实情况、冬防禁土及“6个100%”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泾阳县铁腕治霾办主任、带队检查三渠镇、口镇应急响应落实情况。健康防护措施方面:卫计部门督导市区11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视门诊情况增加相关疾病门急诊,增加医护人员;各医疗机构利用LED屏宣传提醒儿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减少户外活动。教育部门督导要求全市相关县市区各幼儿园、小学、中学及同等学历学校减少户外活动。建议性排措施方面:政府部门发布应急预警公告,建议公众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驻车时及时熄火,减少车辆原地怠速运行时间。各有关县市区、管委会不断强化宣传力度,按照属地监管职责,加强环境网格化巡查工作,要求辖区内网格员24小时对焚烧垃圾、落叶等生物质情况和烟花爆竹燃放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未发现生物质焚烧和烟花爆竹燃放现象。泾阳县对洁净煤配送中心以及配送网点进行面检查。强制性减排措施工业源减排方面:环保部门出动执法人员检查重点涉气企业43家,长庆化学剂分公司、泾阳雅泰乳业、陕西立高涂料有限公司、三原县昌鑫钢铁制品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停产;陕西安兴玻璃制品有限公司4座玻璃熔窑2座停产、白象食品有限公司6条生产线4条停运,中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石化分公司等4家企业限产;市北区集中供热有限公司、市西区集中供热有限公司、西北橡胶有限公司、彩虹热电有限公司、彩虹电子玻璃有限公司、陕西煤化咸阳新型热能有限公司等25家涉气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均运转正常,污染物达标排放。工信部门继续督导检查建材、化工等非电力行业停产和错峰生产情况,全市除承担城市垃圾和危废处置任务的乾县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外其他3家水泥企业和8家水泥粉磨站全部停产。三原县拆除三友调味品公司闲置工业燃煤锅炉3台。散煤治理方面:泾阳县对洁净煤配送中心以及云阳镇、中张镇4个配送网点进行了全面检查,督促全面落实防尘抑措施。移动源管控方面:各级公安交警部门严查禁限行区域内的无标车、大型货车、三轮车以及摩托车和冒黑烟车辆,引导过境重型载货车辆避开主城区行驶,市区及周边县市继续实行机动车尾号常态化限行。市公安交警支队强化市区机动车联合检查站尾气检测工作,当日累计检查分流车辆715辆,其中分流载重货运车辆506辆,客车9辆;检测尾气排放车辆80辆,其中72辆尾气检测合格,对8辆尾气不达标车辆劝返并责令治理,查处闯禁令28起。扬尘污染控制方面:各级住建、城建、交通、水利、城管执法等部门出动人员检查建设工地111家(次)、现场督促整改3家,要求10家商混站停产。住建、城建、交通、旧城办等部门督导施工企业加大对施工工地、裸露地面、物料堆放等场所的扬尘控制力度,并要求停止土方施工、护坡喷浆、拆除、切割等施工作业。城建部门督导要求各县市区根据气温情况,采取机械清扫和人工清扫相结合的方式,增加清扫保洁频次;市城肥清运处理中心、垃圾填埋场及时调整作业时间,应急响应期间每日晚20点至早8点开场作业,出入场区清掏和运输车辆冲洗、消毒、除臭,道路洒水降尘每天不少于4次。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面:商务部门继续开展全市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专项整顿,加强对全市加油站、油库油气回收工作的巡查督导,检查加油站25家,油气回收治理设施正常运行。交通部门督导机动车维修企业停止喷涂、喷漆等作业,检查咸阳市虹桥汽修厂、咸阳众大汽车维修服务中心等5家汽修企业未发现违规现象。
渭南市:15日,渭南市各县(市、区)和市级相关部门,能积极开展工作,迅速落实各项措施,及时报送应急信息,各项应急工作的开展有序、有效。其中大荔县县委常委、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及市住建局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对应急工作的开展、冬防工作的落实及辖区重点企业的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调研。健康防护措施落实方面:各县(市、区)继续做好健康防护措施的宣传,提醒儿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减少户外活动。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雾霾天气的安全教育,提醒学生应尽量减少外出同时备好口罩等防护用品。教育学生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外出时戴口罩,减少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入侵,合理作息,稳定情绪,调节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多喝温开水,多饮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同时提醒师生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汽车上路行驶。各医疗单位增设呼吸道疾病和儿科门诊,合理安排医师做好值班值守;并向各单位发出通知,建议住院患者减少雾霾天气出入,减少户外活动。建议性排措施方面:继续通过政府网站、环保网站加强宣传引导,落实各项建议性减排措施,倡议公众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驻车时及时熄火,减少车辆原地怠速运行时间。强化秸秆禁烧宣传教育,并广泛发动群众监督举报焚烧秸秆现象。强制性减排措施工业源减排方面:各级工信部门继续督导全市各类污染源实施错峰生产、停产、限产。经开区、澄城县、大荔、华阴等环保部门出动车辆8台,环境执法人员25人次,继续对泰山石膏渭南分公司、典雅木业公司、陕化、渭化、秦岭电厂、陕西三秦能源群生发电有限公司、澄合矿务局矸石电厂、陕西三秦能源长宏铝业有限公司、陕西大荔安盛纸业责任公司等重点污染源工业企业进行了监督检查。各企业均能按要求落实错峰生产等停产、限产要求,污染防治设施均运行正常。移动源管控方面:市公安局出动警力105余人次,警车32台次,查处闯禁令交通违法行为29起。扬尘污染控制方面:各级住建、综合执法部门继续加大扬尘管控执法力度,持续落实相关措施。城区各执法分局对107个在建工地进行摸排。共出动执法车辆12辆次,人员81余人次。因天气温度低,防止路面洒水结冰,洒水高炮在上午10时后温度回升安排开始作业。临渭区出动洒水车10台,在城区9条主干道冲洗降尘作业;出动炮车4台,对全城区喷雾作业。中午气温较高时,对主要路段和重点部位进行冲洗,减少路面和沿石下积尘。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出巡查100余人次,防止出现随意焚烧秸秆和垃圾的现象发生。
汉中市:15日,各级各部门在保持原来的6个联合督查组8个巡查工作组的基础上,从各县区再抽调25名骨干力量组成5个专项督查组,从12月15日开始,进驻各县区开展为期45天的巡回督查,听取县区政府(管委会)冬防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对涉气工业企业限产停产、驻厂监管、建筑工地“6个100%”措施落实、“禁土令”执行、道路清扫保洁及洒水降尘、散煤管控、烟花爆竹禁放、烧烤油烟污染整治、秸秆禁烧等工作落实情况逐一开展督查。强制性减排措施工业源减排方面:环保部门不断加大对实施停产限产的钢铁、水泥、建材等行业的环境执法检查频次,坚持24小时驻厂监管,严防限产企业污处设施不正常运行和超标排放。截止12月15日,辖区内的5家水泥、3家钢铁、1家焦化、2家化工、2家金属冶炼、2家水泥粉磨站、8家商砼企业、13家砖瓦窑、8家石灰窑实施停产限产措施。移动源管控方面:公安交警部门依法严查“冒黑烟”、“黄标车”及不正常使用废气处理装置等超标排放车辆和行为,加强路面查控工作,禁止低速及载货柴油、煤炭销售车辆进入中心城区。扬尘污染控制方面:联防联控机制完善,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检查和督促,市整治办联合执法组在中心城区益州路等设置临时检查卡点9个,查处违规运输车辆7辆,暂扣至停车场2辆,暂扣证件待处理5辆;市建规局对涉土作业工地驻场监督,2个检查组全天候检查施工现场26个,未见违规涉土作业;市交通局安排36名养护道工对国道108全线、国道316崔家沟至河东店段过村镇路段和易污染路段加强清扫,安排3台洒水车对路面及沿线绿化植物进行不间断冲洗去尘,安排3辆路政执法车和15名路政执法人员,严查渣土沙石车辆上路;南郑出动执法人员16人,现场查扣违规运输车1辆;洋县12个在建涉土项目全部停工,设点排查渣土拉运车辆23辆,纠正抛洒、滴漏行为4起。相关县区、管委会继续加大区域道路清扫保洁力度,出动70余台洒水降尘车辆,洒水降尘频次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3—5倍,将洒水降尘范围扩大至城乡结合部。散煤治理方面:市质监局对检查中发现的煤炭经营反弹和关停不彻底的情况进行反馈,责令尽快整改,并就煤炭整治提出了要求。汉台区关停2家死灰复燃散煤销售点;查处19户居民和13户商户使用燃煤、木材等高污染燃料行为,现场进行整改;对1家使用燃煤熬汤的餐饮店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在中心城区主要出入口及重要区域设置8处禁煤卡点,严禁散煤销售车入城,查处流动售煤行为6起,暂扣喇叭2只,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杨凌示范区:健康防护措施落实方面:教育部门督导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减少体育课、课间操等户外活动。建议性减排措施落实方面:政府部门号召干部职工尽量减少驾驶机动车上下班。公安局通过官方网站、微博、LED屏幕、区内各级新闻媒体,按照预警响应发布大气信息和防治小知识。强制性减排措施工业源减排方面:示范区环境监察支队对区内各工业企业的大气污染源进行检查,暂未发现超标排放现象。扬尘污染控制方面:市政管理局加大全区主干道机械清扫、洒水及喷雾抑尘作业频次;严查渣土车抛洒滴漏、带泥上路及垃圾焚烧等行为,对于重点路段每天至少巡查四次,查处违规运输车辆1辆,扑灭城南路焚烧货源1处。
西咸新区:15日,新区规划建设局、城乡管理局等部门就落实应急响应工作情况开展督查。晚间,各新城治霾及建设、农林、市政等相关部门继续强化领导带班和24小时巡查制度。健康防护措施落实方面:教育部门要求辖区359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及同等学历学校减少户外活动。在学校门口设立重污染天气响应告示栏,加强对重污染天气应急和健康防护等方面科普知识的宣传。辖区各医院加大健康教育和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重污染天气情况下自身防护意识。建议性减排措施落实方面:新区新城两级通过LED大屏加大宣传,积极倡导各级广大干部职工绿色出行。强制性减排措施工业源减排方面:环保部门加强8家企业驻厂监管,确保除尘、脱硫、脱硝设施高效运行,煤场防尘设施和煤炭装卸过程抑尘到位,厂区道路保扫到。新区环保局每日三次对供热企业污处设施和达标排放情况进行抽查。移动源管控方面:公安交警部门严格管控低速货车,建筑垃圾、渣土、砂石运输等车辆禁行查处。检查车辆193辆,分流载重货车79辆,排查大型运输车11辆,劝返渣土、砂石车89辆,处罚限行车辆11例,查处超标车及冒黑烟车6辆。扬尘污染控制方面:城管部门持续对辖区多个道路、绿化进行大冲洗,增加作业次数,保持路面湿润,减少浮尘污染。15日,出动洒水车73辆,雾炮车8辆,机扫车79辆,共计开展作业468次;检查辖区70个建设工地,两类企业7家,拆迁工地8个。其中,中铁四局三分部部分黄土裸露,责令立即整改到位。其余均能做到“六个百分百”“七个到位”。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面:城管部门开展餐饮油烟、燃煤治理检查,杜绝死灰复燃。检查一类餐饮3家,非一类餐饮55家,夜市摊贩9家,早点摊贩8家,均正常使用清洁能源和油烟净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