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治理工作交流
2017年第19期
编者按:近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攻坚方案》)出台。为落实《攻坚方案》,京津冀及周边6省市半月来都采取了哪些行动?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各地工作可能存在哪些难点、如何破解?为此,本刊17、18、19期特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市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相关报道进行学习借鉴。本期刊登山西、河南的具体工作措施。
山西自加压力,不留死角和盲区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发布后,山西省同步拟定了《山西省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案》,自加压力,设置的指标更为严格,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下降比例均高于京津冀平均水平,并结合采暖期燃煤污染特征,增加了二氧化硫控制指标。在实施范围上由4个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扩展到全省所有的11个市,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全省共同行动,形成合力。
截至目前,山西省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各项重点工作正在全面推进。涉及50多万户的“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取暖工程正在建设,13.5万户已完成改造,预计今年10月底前全省可完成改造100万户以上。11个设区市建成区2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县城建成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10月底前“清零”工作,已完成71%。
山西省各市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前已全面展开。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和晋中、临汾(“4+2”城市)已划定“禁煤区”,今年10月底前做到市区散煤“清零”。“散乱污”企业取缔工作正在积极推进,4个通道城市45米以上高架源自动监控设施安装和联网工作已提前完成,其余7个市可在10月底前全部完成。11个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全面启动,并按照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要求,统一全省的应急响应标准和应急措施。
河南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攻坚方案》)发布后,河南省迅速行动。9月1日上午,河南省召开省环保厅党组会议,组织传达学习会议精神,研究安排具体工作,对贯彻落实《攻坚方案》、确保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地在抓紧制定完善“1+5”工作方案的基础上,指导11个传输通道市县编制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行动方案,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各项工作责任主体,实施更加严格的治理措施。
按照冬季错峰生产要求,河南省要求进一步统计核实全省错峰生产企业名单,组织对钢铁、焦化、铸造、水泥、砖瓦窑等17个重点行业实施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切实减轻冬季重污染天气影响,制定出分行业统一的、全面的、精准的错峰生产方案,确保河南省2017~2018年冬季错峰生产措施落实到位。
河南省还要求各地要抓紧修订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根据不同预警级别,提出每个企业应急减排措施,并建立完善电力和环保监控平台,对纳入减排的企业实施精准监控,确保停、限产减排措施执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