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治理工作交流

大气治理工作交流

2016年第9期

时间: 2016-04-05 14:43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编者按:
    进入2016年以来,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关中地区多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有变差的趋势,1-2月份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不同程度在上升。各地均出现了优良天数同比减少,重度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增加,PM10浓度同比上升的变化趋势。西安市迅速安排部署,组织召开了西安市空气质量分析座谈会,会上,专家学者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献计献策,为西安市下一步精准施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指导。本期刊登会议专家的主要观点和论点,供大家学习借鉴。

    西安市召开空气质量分析座谈会

    今年以来,西安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PM10浓度同比有上升的变化趋势,环境空气质量形势严峻。省市领导对此高度关注,3月19日下午,西安市邀请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大学院校和气象台相关专家,召开了西安市空气质量分析座谈会,研判西安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和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专家分析:
    一是自2000年以来,西安平均风速比上世纪90年代减小了0.3m/s,西安城区全年静风频率达到28%,风速减小、静风频率高,大气污染物易在城区和近郊积累。
    二是冬春季是西安市环境空气质量最脆弱的阶段,静稳气象条件和输入性雾霾、沙尘天气极易影响空气质量,甚至形成重污染天气。
    三是去冬今春,受厄尔尼诺气候影响,关中气象条件总体较往年表现为扩散能力差、空气湿度和云量大、混合层高度降低、沙尘较往年出现早且频次高,具体表现为:去年12月至今,关中地区相对湿度从往年同期的38.85%上升到47.08%,混合层高度下降70多米, 2月份以来西北方向的沙尘多于往年且来得早。              
    四是我省关中地区的污染有1/5到1/3是受到外来输入型污染形成的,只要东北方向的华北平原出现污染,一两天后西安乃至关中就会出现污染,很少见到关中先出现、华北一带随后出现的现象,特别是重度以上污染天气的出现,一定是受华北一带输入型污染影响造成的。
    五是这些不利气象条件是导致去冬今春西安市空气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世界许多国家也曾有过类似情况,属于一种治理过程中正常现象,对此我们应有客观和理智的认识。
    专家认为:
    一是空气质量是受容纳空间和人为排放两大因素影响的,应把关中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加快摸清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分析关中地区大气混合层高度变化规律,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混合层高度边界值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为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的科学研判提供有力依据。
    二是全面加强联防联控。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大气环流和污染带来讲,关中地区是一个统一体,在大气污染治理上应统一标准、同步推进、互为贡献,减轻相互间影响;各市区重污染天气时应同步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单靠一两个市启动应急措施难以改变污染局面,必须发挥群防群治机制,总体削减排放总量,同治理同启动才会有真效果。
    三是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强化联防联控,大气防治工作一定要抓源头控制,但这几年末端治理抓得紧,源头控制还跟不上,如规划控制、产业控制、绿带建设等,这些主管部门都要介入。
    四是完善关中地区监测体系,如陕西边界与紧邻的山西、河南边界出现的监测空白带,不利于联防联控的基础性研判,陕西应加强与山西、河南边界城市的联防联控。
    五是加快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城市布局的调整与优化。关中地区产业结构的布局应该走“东减西增”的道路,关中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加之华北、山西、河南位于关中的上风向,因此经济结构的布局重点应放在关中西部,不宜在东部布局,尤其是一些煤化工产业。关中地区核心问题是产业结构的问题,应该把有限的环境容量留给高科技产业和高产能产业。
    六是继续抓好控源,城市控源主要是机动车,尤其是推进重型柴油车的排放治理,通过对占比小但排放大车辆的淘汰与治理,进一步削减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农村和郊区主要是散煤燃烧和生物质燃烧,进一步强化面大量小、污染直排散煤燃烧的管控,通过替代与禁止相结合的疏堵原则,逐年削减原煤散烧总量;关中地区决不能再上火电厂,即使实施超低排放,但也不是零排放,况且火电厂除了烟尘、硫、硝三项污染物外,还有VOCS等其他污染物排放;关中地区的油气治理虽已完成,但是没有实施加油站和储油库的三次回收治理。
    七是能源结构不合理,以煤独大的能源体系短期内难以改变,一刀切的禁煤措施不尽合理,关键是替代能源严重缺乏,不但涉及到城市,也涉及到农村,这是根本性问题;小工业源问题,虽说大多分布在远离城区的远郊区域,但由于这些企业大多污染治理不到位,往往也不在监管视线的重点部位,其排放造成的污染不可忽视,各级政府应采取行政手段和经济制裁措施,整顿取缔这些小作坊,促进小企业的转型升级。
    八是进一步提升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能力,强化应急响应措施,在尽可能减少人为污染排放的前提下,着重引导市民做好自身防护。
    九是提升西安市治污减霾办的地位与权利,切实发挥其督查、协调各级各部门履行治污减霾的职责。
    专家建议:
    一是要充分肯定陕西省、西安市大气污染治理的工作成绩,这几年来通过扎实有效的落实《国十条》各项举措,成效是明显的,要持之以恒。
    二是今年以来西安乃至关中地区空气质量出现反弹基本上与华北平原一带出现的情况相似,总体来看不利气象条件影响较大,不能动摇我们治污减霾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三是要继续在扬尘污染防治、火电企业管控、机动车污染治理、燃煤总量控制等方面进行高起点、宽领域的分析研判,研究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和防治途径。
    四是注重宣传方式的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做大做强连续性报道,多向重点工作靠拢,树立典型人物,引导公众理解支持环保工作,多开辟专栏专版扩大宣传,提高市民污染制造者、受害者,更是污染治理者的全方位意识。

 

 

 

 

责任编辑:薛文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