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专题专栏>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
- 风采展示
【执法总队】铁军风采(三)丨强业务练精兵 重实践建新功——榆林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
近日,省生态环境厅通报了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评审结果,榆林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在大练兵活动中表现突出,获表现突出集体荣誉。

坚持严的主基调服务稳的大格局
坚持环境监管“全覆盖”、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用好用足四个配套办法“组合拳”,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全年先后组织各类专项执法活动8次,探索开展了为期15天的异地交叉执法检查,累计出动执法干部14166人次,深入企业5818家次,对其中 798起立案查处并督促整改。对渗坑排污、在线数据造假、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等恶意环境违法行为以及屡查屡犯、媒体曝光、群众反复投诉的43起案件运用四个配套办法严查重处,做到“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坚持以严的主基调强化环保法律震慑,在有效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同时引导企业主动守法。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要求,出台《优化生态环境执法方式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十三项措施》,以高水平监管服务高质量发展,全年探索“首违免罚”案件8起免除罚款56万元,推行“轻微不罚”、道歉承诺等减轻处罚制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执法温度”提升企业满意度。
坚持科技赋能智慧执法服务
按照“全覆盖、全联网、全使用”的要求,锚定“一体化+智慧执法+信用监管”环境执法新模式,积极推动执法工作规范化建设、信息化转型、数字化赋能,将环保问题“一网打尽”。实行红黄绿分级分类管理,将全市420家重点排污单位纳入分级监管,其中绿码企业156家,黄码企业194家,红码企业70家,对绿码企业无事不扰、对黄码企业帮扶整改、对红码企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引导改正存在问题,充分发挥智慧监管“不下岗环保警察”监督作用,全年非现场监管核实发现问题52个,立案查处案件6起罚款163万元,实现了环境执法的快捷化、程序化、规范化、数字化,极大地提高了执法效率,有力推动全市生态环境执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坚持学思用结合促进业务能力上台阶
针对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问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开展业务大讲堂、案卷大评比、现场大练兵以及案卷稽查活动,抠细抓实现场检查笔录制作,音像资料取证、法律法规适用、处理处罚等执法环节,确保每个案件的办理质量经得起考验,做到“以案说法、以案提质、以案强责、以案育人”。采用“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日间检查与夜间检查相结合,工作日检查与节假日检查相结合,晴天查和雨天查相结合、自查与交叉互查相结合”的方式,边学边练边提高。建成榆能榆神热电和第三污水处理厂两个实战实训基地,分批次组织执法人员开展现场教学,累计举办4场新技术新装备暨移动执法培训会。先后派出78 人参与生态环境部、省厅组织的监督帮扶16轮次,组织执法“大比武”及案卷评审比赛2次,开展各类讲座、培训6场次,切实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将大练兵充分融合到污染源日常监管、专项检查、群众举报或媒体反映环境违法案件查处等执法工作中,提升实战能力。市支队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2人被中省通报表扬,2名同志获评“三秦最美环保人”“陕西省人民满意公务员”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