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 [ 主题词 ] | ||
---|---|---|---|
[ 主题分类 ] | [ 体裁分类 ] | ||
[ 发布机构 ] | [ 效力状态 ] | ||
[ 成文日期 ] | [ 发布日期 ] | 2014-03-24 |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2013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近年来,我厅以打造人民满意政府机关为目标,以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核心,积极围绕全省发展稳定大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宜公开尽公开”的思路,扎实推进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信息公开队伍得到加强,公开渠道进一步扩展,公开内容不断丰富,公开制度逐步规范,社会反响较好。201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总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3年,我厅把深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法制型、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机关的重要抓手。通过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培训指导,使这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获得一致好评。
(一)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2013年,我厅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视为环保工作的基础工程、窗口工程和服务工程来抓,作为办大事、议全局的重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主管厅长王新荣同志不定期进行工作研究,帮助解决问题。厅长王成文同志多次进行批示,要求把环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列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目前已经形成了厅领导经常过问、办公室例行检查、分管负责人定期督导、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各处室合力推进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完善相关制度,认真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是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机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机制,澄清虚假、不完整的政府信息。积极主动按要求公开,认真细致严标准办理,大大提高了办理时效和质量。二是完善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把好保密审查关,对于不能确定依申请信息是否涉密的,及时送保密办审查后由办公室统一答复,对申请人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三是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的修订工作,对厅信息公开目录进行了及时更新、补充和完善。
(三)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质量。一是厅办公室主任亲自抓,确定专人具体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厅机关各其他处室、各直属单位设1名政府信息公开联络员,确保信息往来渠道畅通,确保公开内容全面、完整、准确。二是加强信息报送队伍培训,积极参加省政府组织的政府信息公开业务交流与培训。不定期举办组织环保系统政务信息工作座谈会,重视全面指导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三是加强信息工作交流,设立了政务信息报送平台,建立政务信息通报制度,督促各市和直报县提高信息质量。
(四)加大信息公开载体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一是不断强化网站建设,网站现设有环保法规标准、政务公开、环保业务、政民互动、在线办事、特色服务、便民服务等板块,近300个栏目,公布的文件和信息更新过程快,内容全面。同时,专门设置了“依申请公开”栏目,提供网上填写、提交申请表或下载申请表、信息公开受理情况查询等功能,方便公众提出信息公开申请。二是在信息公开工作的外部联络上,我们建立了与省政府门户网站、环保部网站、有关媒体的信息公开联动机制,在公众网上建立了媒体联播专栏,实现了信息的及时发布以及国家和有关媒体信息在我厅网站转载的双向互动机制,信息公开的范围和方式更为广泛。三是积极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和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全方位、多途径进行信息披露和政策宣传,高度重视新媒体的渗透性和传播力。四是通过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如编制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发布环境质量状况季报、月报、年报、强化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完善新闻发布会制度、开拓使用“陕西环保”政务微博等传播新渠道,积极构建优势互补、各有所长的多层次信息公开渠道体系。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公开的主要内容。
我厅加强了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力度,包括概况类、人事管理类、政策法规类、工作动态类、决策类、审批服务类等相关的政府信息。同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一是进一步加强环境核查审批、污染减排、环保专项资金使用、建设项目环评、行业环保核查、上市环保核查等信息的主动公开。二是突出监测信息公开,加大超标污染物监测信息公开力度,推进渭河、汉丹江等重点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结果等信息的公开。三是重视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公开,按照应急预案信息发布有关规定,及时、连续发布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进展、善后等信息,保障社会各方面的知情权,消除不明恐慌情绪。四是主动公开环境管理和内部非涉密事务信息。不断完善环境政策、环境法规、规章制度、公文发布、机关建设等信息的发布公布。
加强了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将所属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纳入本部门(单位)信息公开工作进行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实行“一个口子进出、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运作模式,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网络体系。
(二)公开形式
1、门户网站()
2013年,我们在充分总结2012年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广泛征求公众和服务对象意见的基础上,对网站进行了建站以来的第八次全面改版和续建。增设了头版头条、环境要闻、环保论点、媒体聚焦和曝光台栏目,初步创建公众监督平台和公众服务信息平台。强化了新闻媒体信息的发布和宣传,让公众第一时间,全方位了解陕西省和全国环保相关信息,增强了网站舆情引导功能。二是对政民互动栏目进行整合,加快了该版块与公众互动的速度,信息反馈、更新更加快捷及时。三是对行政许可事项网上申报和办理系统进行了升级完善,提高了服务效率。四是建立了环境污染源监管和空气质量指数(AQI)发布平台,定期发布全省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管信息(9大类,31项)。五是增加了陕西环保微博栏目。将我厅在新华、新浪、腾讯开设的陕西环保微博链接到网站首页。六是加强了网站信息的时效性。环保论点、媒体聚焦、环境要闻、省厅动态、市县动态等五个栏目确保每日更新。七是做好省政府门户网站信息保障工作,每天由2名同志不间断地向环保部和省政府网站报送陕西省、市、县三级政府和环保部门环境保护相关信息。共向环保部和省政府网站报送信息1900条,被采用1082条。
据统计,厅网站全年共发布信息12000多条,首次突破万条,累计访问量1933万人次。2013年网站共受理各类行政许可事项约560件,投诉信件672件,依申请公开5件,在线咨询110件,意见征集3件,发布公示公告230多条。充分发挥了网站“为环境管理服务”和“为公众服务”的宗旨,使其真正成为全省环境保护信息公开的主要渠道和听取民意、与公众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成为连接政府和公众的桥梁和纽带。
2、行政许可受理统一窗口
本着集中、透明、便民、高效的原则,开展12类行政许可事项和1类备案事项的受理,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完成了每类许可事项《办事指南》等标准化材料的编制。窗口同时还承担了环保政策咨询服务,接受有关企业和个人业务办理政策咨询。据统计,去年我厅共收到行政许可申请683件,绝大部分审批都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对于不涉密的环保审批情况,我们都及时在门户网站上进行了发布,确保行政审批公开透明。
3、新闻媒体
2013年,我们瞄准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环保问题,发动中、省主流媒体,广泛宣传全省上下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工作动态、成效和经验做法;曝光反映制造污染、破坏环境的典型、案例和苗头问题;介绍普及生态环境方面的科普知识、防范常识和新的技术,切实发挥积极、健康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我们在中省市各主流媒体刊发各类重要环保新闻超过1500余条,其中经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等中央媒体报道我省环保工作新闻稿件204条,省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就播出环保类新闻240余条。充分利用新闻发布平台对重点工作进行宣传,2013年我厅共召开八次新闻发布会,先后向社会发布了2012年全省环境质量状况及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今年首批挂牌督办环境违法问题、省政府出台的《“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2013年)》、我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厂和“三河一区”执法检查情况、渭河三年行动进展情况、2013年世界环境日宣传方案及上半年环境质量及总量减排等情况,有力提升了新闻宣传的影响力。此外,我厅还积极探索舆论宣传新载体。面对雾霾天气的严重影响,在《西安晚报》、《华商报》专门开辟了专题栏目,对省市开展治污工作的行动进展进行跟踪报道,普及雾霾相关知识,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4、其他方式
通过我厅12369环保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及时受理群众的咨询和投诉16635件,至2013年年底已全部办结,办结率100%。对外发布环境质量双月报、季报、半年报12期,提供档案查询64次。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申请情况。2013年,省环保厅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7件,申请内容主要涉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统计、监测数据等方面。
(二)申请处理情况。对17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我们均按照“统一接收、分工承办、办理反馈、及时回访”的流程按时办理完结。
四、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
全年未发生环保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申诉。
五、政府信息收费及减免情况
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我厅未对公众提出依申请公开收取任何费用。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3年我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明显,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环境信息发布不够及时,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形式还需要进一步丰富。
今年我们要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增强服务理念,树立精品意识,更加积极主动,进一步做好公开和免予公开两类政府信息的界定,完善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录和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录。积极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不断扩大公开途径,加大新闻发布会、新闻媒体、行政审批大厅窗口等方面的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全面规范政务公开制度,细化公开范围,全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更好地向公众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
(责任编辑:郑易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