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为营 筑牢生态环境安全防线

[ 索 引 号 ] 116100000160001018/2021-00294 [ 主题词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 发布机构 ] 省生态环境厅 [ 效力状态 ] 有效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21-09-28

步步为营 筑牢生态环境安全防线

时间: 2021-09-28 18:22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为切实加强我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准备和响应能力,近期,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陕西省“十四五”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南阳实践”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实现重要水源地河流、跨界河流以及其他环境敏感目标河流“南阳实践”的全覆盖,为科学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赢得主动。

按照生态环境部的统一部署,结合我省生态环境应急实际,省生态环境厅在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集有关单位意见建议,多次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形成《实施方案》(送审稿),经省生态环境厅厅务会议审议后印发实施,将“南阳实践”经验落实在具体行动上。

《实施方案》共六部分内容及相关附件。第一部分为总体目标,明确“南阳实践”工作任务;第二部分为实施范围,明确“南阳实践”实施河流(河段)具体范围;第三部分为基本原则,明确“南阳实践”实施程序及方法;第四部分为工作任务,指导如何落实“找空间、定方案、抓演练”三个重要环节;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分别为时间安排和有关要求;附件为全省涉饮用水源地及跨界河流“一河一策一图”编制清单。

《实施方案》要求,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做好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充分发挥“以空间换时间”经验作用,切实提升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准备和响应能力。

《实施方案》解读

环境应急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为进一步发挥“以空间换时间”经验作用,切实提升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准备和响应能力,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陕西省“十四五”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南阳实践”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什么是“南阳实践”?

2018年1月17日河南淇河水污染事件发生后,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前往现场坐镇指挥,迅速筑坝拦水,果断截污处置,建成80万方的“临时应急池”,实现了“不让一滴受污染的水进入丹江口水库”的目标。生态环境部把这种“以空间换时间 以时间保安全”的思路称为“南阳实践”。2020年11月,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发生粗苯罐车侧翻突发环境事件,事发点距曾溪河(汉江一级支流)仅800米,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秉承“以空间换时间 以时间保安全”的宗旨,快速响应、积极应对、修建临时应急池,避免了污染物进入曾溪河水体,“南阳实践”工作得到深化,“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责任得到落实,再次证明了“南阳实践”的有效性。

出台《实施方案》目的是什么?

在去年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黄润秋部长用“三个没有根本改变”来概括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就是其中之一。当前,我省突发水污染事件在突发环境事件中仍占比较高,出台《实施方案》就是要在重要环境敏感河流全面推广“南阳实践”经验,提升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准备和响应能力,提高环境应急能力水平,坚决守住环境安全底线。

《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实施方案》共六部分内容及相关附件。第一部分为总体目标,明确“南阳实践”工作任务;第二部分为实施范围,包括跨省界、跨市界河流以及涉及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的河流,包含其他重要环境敏感目标的河流;第三部分为基本原则,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统筹推进、属地落实、应用评估、信息集成的原则推进全省“南阳实践”有序实施;第四部分为工作任务,指导如何落实“找空间、定方案、抓演练”三个重要环节;第五部分为时间安排,分为先行试点(2021年),全面推进(2022-2023年),深化应用(2024-2025年)三个阶段,包括各地制定配套实施方案时限要求等内容;第六部分为有关要求,分别从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夯实责任、经费保障等方面予以明确;附件为全省涉饮用水源地及跨界河流“一河一策一图”编制清单,包括所属流域、跨省(市)界及涉饮用水源地名称、完成时间等重要信息。

《实施方案》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实施方案》将按照生态环境部《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南阳实践”实施技术指南》落实“找空间、定方案、抓演练”三个关键环节,提前做好流域环境应急准备,为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赢得主动,其主要任务有:

一是“找空间”,建立“南阳实践”基础信息清单。按照《陕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工作手册》中的“十种空间”,调查梳理河流水文、闸坝、水环境功能及水质目标、重点环境风险源、环境敏感目标、应急物资等信息,结合实际确定清污隔离“空间”及其存水量。

二是“定方案”,编制流域“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各地根据“南阳实践”河流基础信息清单,明确环境应急空间与设施建设的使用方法、运转方式,结合环境风险源分布等情况,评估确定突发环境事件情景,针对如何隔离拦截污染团,如何控制清水等问题,编制流域“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

三是“抓演练”,推动“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落地见效。通过应急演练及桌面推演等方式,检验方案的可操作性,包括环境应急空间与设施实际储存水量是否准确,污水是否能够引入,人员队伍、设备机械等是否能够保障,针对演练发现的问题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确保方案落地见效,关键时刻用得上。

《实施方案》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实施方案》从实施目标、范围、原则、任务、安排、要求6方面系统安排部署了我省“十四五”期间“南阳实践”流域环境应急准备工作。确定了全省142条涉及跨省(市)界及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河流(河段)实施清单;实施范围包括我省“三江三河”(渭河、延河、无定河,汉江、丹江、嘉陵江)及直接入黄河流(河段),并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统筹推进、属地落实、应用评估、信息集成的原则推进“南阳实践”有序实施。

《实施方案》整体采用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先行先试阶段在宝鸡、汉中两市开展,需在2021年年底前完成嘉陵江汉中段红崖河,渭河宝鸡段清姜河等22条河流南阳实践实施工作,2022年6月底前完成嘉陵江宝鸡段小峪河等4条河流南阳实践工作; 2022-2023年底前,各地在借鉴宝鸡、汉中两市试点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根据本行政区域编制的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工作;2024年12月底前,各地对辖区“南阳实践”实施情况进行查缺补漏,对未纳入总体实施方案,且存在较大环境风险以及涉及相关环境敏感目标的河流补充开展“南阳实践”实施工作;2025年10月底前各地在完成“南阳实践”实施任务的基础上做好成果应用和工作总结,并视情开展重点环境风险防控工程建设及应急能力建设,完善流域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系统提升环境应急水平。《实施方案》将指导各市级生态环境部门落实“南阳实践”分阶段分步骤各项工作任务,经过五年的不断努力,有效提升我省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准备和响应能力,全面提升“十四五”期间环境应急能力。

据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我省《实施方案》的印发将基本实现重要水源地河流、跨界河流以及其他环境敏感目标河流“南阳实践”全覆盖,形成应急处置方案、应急响应“一河一策一图”及区域应急预案等成果,把水污染事件现场临时找“应急池”变为提前规划好清污隔离空间,为事故现场处置争取时间,为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提供支撑,提升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准备和响应能力。《实施方案》下发后,省生态环境厅将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夯实理论基础,并视情对各地“南阳实践”实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确保按期完成任务。随着我省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十四五南阳实践”工作有序推进,生态环境应急工作将步步为营,以“环保铁军精神”筑牢我省生态环境最后一道防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