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太安自然保护区简介

[ 索 引 号 ] 116100000160001018/2011-00102 [ 主题词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 发布机构 ] 省生态环境厅 [ 效力状态 ] 有效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11-09-03

陕西太安自然保护区简介

时间: 2011-09-03 22:40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陕西太安自然保护区位于桥山山脉南缘,宜君县境内,是关中平原和陕北黄土高原的自然分界线,是关中平原的天然绿色屏障,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8°54′40″~109°12′24″、北纬35°19′40″~35°35′20″之间,南北长27.5公里,东西宽12.5公里,总面积25872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5038公顷,缓冲区面积5236公顷,实验区面积15598公顷。2004年4月,陕西省环保局以陕环函〔2004〕113号文件批准成立陕西太安省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地貌类型为土石丘岭区,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相对高差667m,地质构造处于鄂尔多斯地台南缘,地质自下而上依次为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基岩之上新生代第三系为三趾马红土,再依次向上为午城黄土、离石黄土、马兰黄土。保护区内地貌复杂,地质构造历史古老,具有重大地质价值。

  保护区气候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区,有显著的山地森林小气候特征。冬寒夏凉,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1.5℃,极端最高气温34.4℃,极端最低气温-21℃;冬春干燥,夏秋多雨,年均降水量736mm;气候垂直变化不明显,初霜期为每年10月上旬,终霜期为翌年四月下旬,无霜期为173天左右;年最大积雪深度为10-15cm。

  保护区内河流属黄河水系洛河流域,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河流有玉华河、山岔河,河流沿线植被保护良好,河流水质清澈。地下水主要贮存于砂岩孔隙中,泉水分布广泛,多自山腰、沟岔涌出,未受污染。

  保护区内土壤以褐土为主,在沟坡地带分布有红土。土壤PH值呈微碱性,土壤肥力较高,腐殖质层8-10cm,平均有机质含量0.447%,有利于林木生长。

  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101科800多种,包括省重点保护植物杜松等,植被类型属典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保护区内蕴藏着丰富的植被类型和复杂的植物种类构成黄土高原特有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按其外貌形态和生态特点区分为6个植被型,根据建群种的生活型不同又可分为8个植被亚型。在组成植被系统的植物成分中,无论是建群种、优势种还是伴生种,以华北成分占主导地位。保护区内动物地理分布以古北界为主,兼有东洋界和广布种,拥有丰富的动物种类,据调查,有陆生脊椎动物17目36科70多种,其中鸟类12目24科50多种,兽类5目12科20多种,两栖爬行类10余种,昆虫有9目39科841种,其中蝶类7科51种。保护区内现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金钱豹、金雕、林麝、黑鹳、白鹳5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水獭、红脚隼、鸢、长耳鹄4种。

 

(网络编辑:dt)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