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世界环境日 市民代表走进环保实验室
为隆重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广泛传递我省“向污染宣战,建美丽陕西”宣传主题,动员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环保事业,凝聚建设美丽陕西的正能量,6月5日,省环保厅组织召开纪念世界环境日新闻发布会暨市民代表座谈会,邀请媒体记者、环境使者、市民代表走进环保实验室,就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零距离对话。
上午九时,省环保厅厅长王成文、副厅长李孝廉和来自中省市17家主流媒体记者、4名环境使者、10名市民代表及6名大学生环保志愿者一起,先后参观省环保厅行政许可窗口,走进环保实验室,了解环境监测工作。在省环境监测站,参观代表首先听取了工作人员关于陕西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概况、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主要功能及其在灰霾预警中发挥的作用等情况介绍,随后参观了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测实验室的大型监测仪器,询问设备运行情况,并查看了实时监测数据。参观过程中,市民代表还就PM2.5监测数据实时发布以及对健康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提问,工作人员耐心回答并提出了应对灰霾天气的健康提示,普及相关环保知识。
在省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市民与工作人员现场实验了手机在接打电话时的辐射情况。实验显示,在手机待机状态下,手机的电磁辐射强度为0.13至0.32V/m(伏/米,电磁辐射的强度单位);而接打手机时,在电话接通前后,手机的电磁辐射强度会瞬间升高,最大值甚至会升至10V/m左右。工作人员向参观代表介绍,目前电磁辐射安全值的国家标准为24小时内任意的连续6分钟内不得超过12V/m,手机的电磁辐射强度达到最大值时仅仅持续几秒,远远不到6分钟,且最大值也没有超过12 V/m,因此对人体的伤害是极小的。
参观结束后,省环保厅举行新闻发布暨市民代表座谈会。会上,王成文首先向与会代表通报了我省大气污染治理、渭河三年行动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三项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王成文厅长向大家交流自己到环保岗位工作一年多来的四点认识和感受:一是党和政府、相关部门及公众对“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目标是一致的,立场是一致的,信心是一致的,利害关系也是一致的。政府在治理污染的政策上执行了最严格的标准,采取最严格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执法,实施最严格的问责;二是目前的环境状况,水、土、气的污染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长期累积的结果,治理需要一个过程;三是目前我国环境治理的潜力和空间很大,在治理时间上要尽可能的缩短;四是环境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动员、全民共守、全社会广泛参与。
座谈会上,陕西环境使者代表,陕西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播音员申虹宣读了“向污染宣战,建美丽陕西”倡议书。倡议大家为保护环境共同开展“五个一”行动,每月每一个人参加一次环保公益活动、学习一次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知识与技能、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吨水。号召大家共同加入到“向污染宣战,建美丽陕西”的行列中来。
在互动环节,市民代表、媒体记者和环保志愿者争相发言。来自西安陕鼓备件辅机制造有限公司的高级技术专家王振峰,建议要建立焚烧垃圾处理厂,改变传统的垃圾填埋方式,利用纯氧燃烧法加强技术,改变垃圾填埋法带来的土壤和水质污染。青年化学教师雷卫娟建议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环保工作中要号召全民行动,让老百姓认识到食品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问题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公众主动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义务。环境使者、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永秀说,环保问题本质是经济发展问题,工业发展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因此,治理环境污染首先要理清环境质量与GDP的关系。此外,白永秀建议,环保部门应发动群众,引入第三方民间机构来监测环境数据、监督环境污染,并加大宣传,让人人都树立环保意识。还有很多市民代表、环保志愿者就各自关心的问题现场提问,省环保厅总工程师郝彦伟及相关处室、单位负责人一一予以解答。
王成文厅长表示,环境治理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共同行动,离不开广大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和参与,在治理污染的道路上,环保部门与广大市民是永远站在一起的。目前,陕西环境状况与社会公众的期待还有相当的差距,环保部门会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各项治理工作,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