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陕西省印发《关于加强秦岭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积极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秦岭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根据《实施意见》,陕西省将始终坚持常态长效保护,健全体制机制,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完善监测监管体系,着力提升智能化监测水平和主动发现问题能力;守好中央水塔,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巩固提升整治成效,定期组织生态环境重点问题交叉执法检查;强化尾矿库污染治理,“一库一策”做好监测处置。
《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积极推广使用节能、节水、减排等工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结合秦岭资源禀赋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协调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按照国家顶层设计,加强省级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弘扬秦岭文化,实施秦岭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此外,还将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培育壮大生态康养产业,有序发展清洁能源,科学利用矿产资源,深入推进秦岭区域矿山整治行动,推进生态休闲廊道建设等。
《实施意见》强调,要坚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健全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加强资金保障,健全秦岭保护专项资金常态化、长效化投入机制,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深化宣传引导,创新宣传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宣传宣讲活动,不断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广泛凝聚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合力。
普毛毛 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