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省厅动态
科技助力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取得质的突破
——水土气协同,环境DNA“天罗地网”靶向监测朱鹮
朱鹮,湿地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生态系统健康的“活体指标”。曾一度濒临灭绝的“东方宝石”。经过多年的保护,近年来朱鹮种群数量逐渐恢复,但对其分布范围的精准监测仍面临挑战。传统样线调查和红外相机监测,虽然能够提供直接观测数据,但受限于人力物力,难以实现大范围、高频率的监测,且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
自2023年起,由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牵头的研究团队构建了朱鹮qPCR定量检测方法,并深入朱鹮栖息地采集了包括地表水、土壤、空气在内的多种环境样本,实现了“水土气”全环境介质的朱鹮监测,极大降低了朱鹮观测的人力消耗,提升了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2年的持续观测,研究团队初步摸清了朱鹮在全省重点区域的分布及活动情况,填补朱鹮乃至大型珍稀鸟类分子监测的技术空白,为朱鹮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研究团队在榆林、铜川和汉中三市共设置22个采样点位,采集水、土、气三类环境DNA样本(图2)。其中,有21个点位成功检出朱鹮的环境DNA信号,一方面掌握了朱鹮种群从汉中到铜川再到榆林的扩散趋势,另一方面发现了朱鹮分布不仅局限于引种基地附近,还佐证说明了其活动区域开始向引种基地上下游扩大的现象,这一检测结果对于掌握朱鹮在相应区域的扩散趋势具有重大意义(图3)。且研究团队利用不同环境介质之间的检测结果相互印证,不但提高了监测准确性,而且率先确认了大型珍禽鸟类的最适宜观测介质为空气环境DNA,后续可结合空气采样站进一步提升朱鹮种群监测力度,拓展监测范围,摸清朱鹮在陕西全省的分布状况。
此项工作的开展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陕西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环境DNA靶向监测技术的突破,不仅推动了陕西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工作与绿色发展进程,也为协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提供了“陕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