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公示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2020年5月18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厅拟对《蓝田330kV输变电工程》等2项输变电工程项目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0年5月18日-2020年5月22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29-63916234
传 真:029-63916233
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省政府前大楼十一层生态环境厅辐射处
邮 编:710006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 单位 | 环评 单位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和措施 | 公众参与情况 |
1 | 蓝田330kV输变电工程
| 西安市蓝田县境内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 | 陕西科荣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蓝田330KV输变电工程包括蓝田330kV变电站工程、蓝田330kV输变电工程π接线线路工程两部分。 (1)蓝田330kV变电站工程:拟建变电站站址位于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三里镇郑家沟以南的废弃砖厂内,总用地面积2.1486hm2,其中围墙内用地面积1.7745hm2,总建筑面积1365.68m2。本期主变容量2×360MVA,330kV本期出线4回,110kV本期出线16回,两台主变35kV侧配置1组30Mvar 并联电抗器及 2×30Mvar 并联电容器。 (2)蓝田330kV输变电工程π接线线路工程:本工程将现状信义变-上苑变 330kV 双回线路分别由 122#、123#开π,形成信义~拟建蓝田变330kV 线路(东π接线),上苑~拟建蓝田变 330kV 线路(西π接线),两条新建双回路架空线路长度均约 2×10.5km,导线采用四分裂 JL/G1A-400/35钢芯铝绞线,杆塔使用基数56基。 | (1)电磁环境:工程电磁环境影响来自运行期,变电站内的主变压器、配电装置和输电线路在运行期间会形成一定强度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通过理论预测和类比已运行的变电站及输电线路,结果表明本项目运行期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相关标准要求。 (2)大气:主要为施工期的影响,主要来自土方挖填、建筑材料如水泥、石灰、砂子等装卸、堆放的扬尘;交通运输引起的扬尘。建议采取围挡、遮盖、适时洒水等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减小大气环境的影响。 (3)声环境: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包括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和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通过合理组织施工和安排施工时间,避免施工噪声扰民。运行期的噪声主要是主变压器和电抗器产生的电磁噪声及输电线路运行时产生的电晕噪声。针对站内新建主变等主要噪声源,设备选型时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置主变压器与主控通信楼等建筑物的相对位置,提高导线和金具的加工工艺,防止尖端放电和起电晕。根据预测及类比,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及《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关标准要求。 (4)水环境:对于变电站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在施工场地附近设置施工废水沉淀池,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输电线路的施工每个施工点上的施工人员很少,其生活污水可依托施工时所处区域当地村庄的旱厕收集,做到不外排。运营期蓝田330kV变电站污水主要来自值班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用作农肥,污水不外排;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无污废水产生,故对水环境无影响。 (5)固体废物:施工期会产生少量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施工建筑垃圾,可分类收集,及时清运至建筑垃圾场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变电站运行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站内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设备维修及更新产生的废弃零部件、变本项目报告书在三秦都市报、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网站、项目沿线现场进行公示,信息公告有效期内未收到反馈意见压器废油等。变电站内设有垃圾收集箱,生活垃圾经收集后送至就近垃圾收集点,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理处置;变电站产生的报废蓄电池交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的生产厂家及时清运处置,站内不储存;废变压器油于事故油池内暂存,交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及时清运处置。输电线路运行期无固体废物产生,对环境无影响。 (6)生态:施工期土方开挖、施工等均会直接破坏变电站及塔基周围的地表植被,打破地表原有生态平衡状态,可能造成土壤的侵蚀及水土流失。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恢复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后,可将工程施工中对工程所在地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减轻到最低。 | 本项目报告书在三秦都市报、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网站、项目沿线现场进行公示,信息公告有效期内未收到反馈意见。
|
2 | 西乡330kV输变电工程(变动) | 汉中市西乡县、洋县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 | 陕西科荣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西乡330kV输变电工程包括西乡330kV变电站新建工程、洋县33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洋县-西乡330kV线路工程、喜河电厂-洋县π入西乡变330kV线路工程四部分。其中变电站工程建设内容未发生重大变动,本次评价主要针对线路工程变动进行评价: (1)洋县-西乡330kV线路工程:拟建线路位于西乡县、洋县境内。新建单回架空线路 40.53km(双回路段 0.4km 计列于东π线路),共使用110基杆塔,其中直线塔85基,转角塔25基。导线采用 2×JL/G1A-300/40 型钢芯铝绞线。 (2)喜河电厂-洋县π入西乡变330kV线路工程:拟建线路位于西乡县境内。新建架空线路折单长度12.4km,其中西河电厂侧单回路架设5.7km,同塔双回架设2×0.4km(其中0.4km为本期拟建的共架洋县-西乡330kV线路)。洋县侧单回路架设4.5km、同塔双回架设2×0.7km(其中0.7km为规划志光义变的出线预留)。共使用34基杆塔,其中直线塔30基,转角塔4基。线路导线采用JL/G1A-300/40钢芯铝绞线,每相2分裂。拆除老线6km,拆除铁塔12基。 | (1)电磁环境:工程电磁环境影响来自输电线路在运行期间会形成一定强度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通过理论预测和类比已运行的输电线路,结果表明运行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要求。 (2)大气:主要为施工扬尘。采取的措施:线路塔基土方开挖临时堆土进行拦挡和苫盖,对施工现场抛洒的砂石、水泥等物料应及时清扫,砂石堆场、施工道路应定时洒水抑尘。加强施工管理,减小大气环境的影响。 (3)声环境:①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包括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和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通过合理组织施工和安排施工时间,避免施工噪声扰民。②运行期的噪声主要是输电线路运行时产生的电晕噪声。本工程输电线路合理选择导线直径及分裂数,并提高线路的加工工艺,尽量减少电晕放电。 通过类比分析和理论预测结果可知,本项目330kV输电线路运行后产生的噪声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 1、4a 类标准限值要求。 (4)水环境:主要为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线路施工过程产生少量的废水经过自然蒸发后,基本无余量。输电线路的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可依托施工时所处区域当地村庄的旱厕收集,做到不外排;线路跨越的牧马河均为一档跨越,不在河道中立塔,塔基在施工过程中设立挡土墙或挡土板,防止水土流失和施工固废进入河流。 (5)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拆除的废旧塔材、导线。本工程输电线路临时施工生活用房采用租用民房,依托当地的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置系统来处置其产生的生活垃圾。铁塔组立阶段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塔材、运输包装材料及切割边角废料,集中收集后合理处置。喜河电厂-洋县π入西乡变330kV线路工程拆除的导线、塔材集中收集后,由国网陕西电力公司统一回收处置。 (6)生态:施工期土方开挖、施工等均会直接破坏变电站及塔基周围的地表植被,打破地表原有生态平衡状态,可能造成土壤的侵蚀及水土流失。本项目输电线路在金佐村东侧跨越牧马河重要湿地,采用一档高空跨越,不在湿地内立塔,塔基设置在牧马河河道两侧的山梁上。加强施工管理,减少对湿地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恢复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后,可将工程施工中对工程所在地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减轻到最低。 | 本项目报告书在三秦都市报、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网站、项目输电线路沿线现场进行公示,信息公告有效期内未收到反馈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