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长辈模式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强化重大项目环评保障、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

来源:宣教处      发布时间:2024-12-6 20:36:31      【字体:

11月26日10时,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处处长冀武先生、副处长吕欣芸女士、二级主任科员牛瑞文女士,省环境调查评估中心评估一室主任李娟女士,介绍强化重大项目环评保障、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宣传教育处处长葛晗梅女士主持。

葛晗梅: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管理的一项法律制度,同时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近年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作用,从宏观上强化源头预防,不断提升环评管理效能,保障项目高质量审批,主动靠前服务基层和企业,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建设,简政放权改革创新,试点推行规划和建设项目环评联动,在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处处长冀武先生、副处长吕欣芸女士、二级主任科员牛瑞文女士,省环境调查评估中心室主任李娟女士,介绍我厅强化重大项目环评保障、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下面,先请冀处长介绍有关情况。

冀  武: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管理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是向大家介绍我厅强化重大项目环评保障、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

环境影响评价是守牢绿水青山、预防环境污染的第一道防线,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预测拟实施的有关决策、规划或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预防或减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对策措施,防范环境风险,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实现技术、工艺的绿色化。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为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2023年以来,我厅围绕省委、省政府“三个年”活动要求,先后印发《陕西省生态环境厅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实施方案》《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行动方案》,提升源头预防和过程管控效能,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省各级环评审批部门共审批2163个建设项目,涉及总投资约4578.29亿元。2024年1至10月共审批3348个建设项目,涉及总投资约6268.02亿元。下面,我从5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强化系统意识,以环评管理效能保障项目高质量审批

坚持项目管理提级,省市县协同切实做好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一是实行台账式管理。先后建设省级重点项目、保供煤矿、电力保障、水利项目等环评服务台账,对纳入台账内项目均由专人负责,定期调度。采取提前介入方式,了解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省市县协同联动,推动重点项目环评手续办理进度。截至10月31日,省级600个重点项目中,已完成环评审批567个,完成率94.5%。二是压实专班责任。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的通知》,发挥全省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工作专班作用,压实各级责任,采取重点督办、指导服务等举措,集中力量、快速推进项目环评审批。三是主动征集需求。连续五年征集各市(区)人民政府和省级相关部门环评支持服务需求,同时将生态环境部审批的重大项目报送并纳入国家环评管理台账。近两年,陕煤榆林化学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焦岩水库等8个重点项目顺利获生态环境部批复。省级层面,推进曹坪抽水蓄能电站等25个省级重点项目获得环评批复。

二、强化底线意识,以生态环境分区强化宏观源头预防作用

坚持项目管理提质,严格准入要求,避免出现触碰法律底线的“硬伤”。一是完善分区管控成果,助推绿色发展。2023年我省启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工作,成果通过生态环境部规范性审核并完成备案和发布。根据最新更新成果,我省共划定环境管控单元成果1576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828个,面积82171.19平方千米;重点管控单元652个,面积47063.56平方千米;一般管控单元96个,面积76390.92平方千米;分别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9.96%、22.89%和37.15%。通过划定分区管控单元,编制环境准入清单,严格落实区域空间布局、污染排放、环境风险防控等要求。二是严格环境准入,彰显项目高质量特色。经省政府同意印发《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23年本)》,结合实际优化项目目录和审批权限。将环保绩效纳入关中地区涉气项目环评管理,推动全省大气污染治理。严格执行秦岭区域产业准入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强化秦巴区域生态保护。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的要求,禁止在黄河干支流岸线管控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沿黄重点地区新建的工业项目,全部要求进入合规工业园区,强化黄河流域保护。明确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利用涉及冶炼项目由省生态环境厅审批,推动固废从严规范管理。衔接省发展改革委“两高”项目目录,落实环评审批原则和碳评管控要求,进一步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我厅正在组织开展新一轮环评审批权限调整,计划将一批环境影响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权限调整至省生态环境厅,落实“管得住”的要求。三是严格审查,强化环评文件质量监管。2023年以来,我厅对6个建设项目出具不予批准的决定。分四批次组织完成了320份环评文件技术复核,对27份存在质量问题所涉及的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进行失信记分。

三、强化服务意识,以主动靠前服务加快项目高质量推进

坚持项目服务提效,实现环评全过程服务,助推项目落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环评要素政策保障服务。编印《高质量项目环评保障百问百答》,全方位解读环评最新政策及要点,把项目环评可能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前端。通过全省环保大讲堂、省发展改革委重点项目谋划等会议宣讲环评有关政策,提高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及涉及项目建设筹备相关部门人员的政策水平,培训人员达2000余人。二是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完善陕西省“三线一单”数据管理平台,面向公众开放,提供分析拟建项目以及规划与生态环境管控分区的区位关系的功能,帮助公众判断建设项目或规划是否符合生态环境准入条件。自平台上线运行以来,点击量累计达到30.47万余次,为建设项目和规划分别提供14766次和1810次对照分析服务。2023年以来,我厅还为96个规划和项目提供线下比对服务,为企业和个体投资者落地项目提供系统政策指引,有效降低项目前期政府决策和企业投资风险,确保下一步项目报批和建设进程。三是强化帮扶解决项目环评难题。加强沟通衔接,在环评文件编制前期给予指导,提前研判,找准应对措施和办法,一次性告知审批所需条件。2023年以来,先后赴有关市区开展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服务走基层活动,对麟游普化水库、安塞热电联产等45个项目解答环评报批的相关政策要求及审批程序,帮扶解决项目环评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先后就山阳抽水蓄能电站、大唐富县电厂二期项目等8个省级重点项目,向建设单位出具环评工作有关建议函,及时解决技术问题,提升审批效能。为83家保供煤矿企业发放保供煤矿环评审批服务单。严格落实干部服务高质量项目建设制度,专人服务煤电项目,对7个项目提供环评审批全过程服务。

四、强化效率意识,以环评提速保障项目高质量建设

坚持环评审批提速,提升环评审批效能,畅通重点项目环评“绿色通道”。一是提高环评审批效力。实行项目环评即受理即评估、评估审查同步,最大限度推进项目审批。二是按需召开环评审查会议。优化环评审查流程,环评审查会由定期召开改为不定期召开,根据项目报批进度,成熟一批,研究一批,尽可能缩短审批时间。三是压缩技术评估时间。主动提前介入开展技术服务,充分发挥环评专家智库作用,对完成环评文件编制但存在问题的41个重点项目提前开展环评技术服务,将项目存在问题解决在前端,项目正式受理后有效压缩评估时间。通过开展技术评估提前介入服务,今年我厅召开环评审查会10次,批复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表)39个,涉及项目总投资额1389.68亿元,审批时间比法定时间压缩70%以上。

五、强化创新意识,以规划环评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推动决策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夯实项目环评审批简政放权基础,将项目环评与规划环评、区域环评有机衔接融合,实现系统精准评价。一是完善制度体系。制定了《陕西省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查要点》,从流域开发、利用和保护角度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审查要求,统一了各级流域综合规划环评的审查尺度。编制完成我省地方标准《陕西省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进一步细化完善了产业园区环评报告编制格式,对环境现状调查、碳排放、入园建设项目环评手续简化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二是压实规划环评主体责任。严格规划环评审查,督促产业园区管理机构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切实做好环评编制、跟踪评价、优化提升工作;引导相关规划编制部门同步推进总体规划与规划环评编制,通过专家指导、部门联审等方式严把环评质量,确保规划环评的保障效果。今年以来,组织对12个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文件进行审查,对园区环境准入要求、布局调整等提出建议,为提升园区功能定位,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快速落地夯实了基础。三是推动规划与项目环评衔接联动。自2024年4月起开展深化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通过自愿申请、现场审核的方式遴选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开展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对试点园区内的建设项目根据不同项目类型,实行免予项目环评手续、告知承诺制审批、“打捆”审批、简化环评文件内容、优化公众参与等政策措施,目前此次深化试点中共有25个项目享受了试点红利,涉及总投资42.95亿元,进一步提升了环评管理效能、优化了园区营商环境。四是组织开展优化环评分类试点。在西安市、宝鸡市探索取消部分生产工艺简单、污染防治措施成熟、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环评,目前正在制定实施方案,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修订分类名录,实施环评改革提供实践依据。

下一步,我厅将深入抓好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持续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在优化环评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一是以清单化管理推进健全项目台账机制。不断强化重点项目环评协调机制,继续征集全省需支持服务的重大项目,建立环评服务台账,及时研究解决项目环评遇到的新问题,实现建设项目全过程服务保障。二是以精细化服务推进环评全过程保障。强化环评领域审批服务,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环评咨询,强化一线帮扶解决项目环评难题。坚持环评审批提速,最大限度推进项目审批。三是以创新化思维推进深化产业园区环评联动试点。深化产业园区环评联动试点,在强化规划环评加法基础上,进一步做好项目环评减法,在园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推动产业园区更高质量发展。 

以上是我的介绍,谢谢。

葛晗梅:

感谢冀处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介绍一下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陕西日报社记者:

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前瞻性和长久性的工作,刚才介绍了我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发布了最新更新的成果,成果的落地运用很关键,请介绍一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具体如何运用?

吕欣芸:

感谢您的提问。我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发布以来,我们积极筹备实施应用的后半篇文章,深入研究管理需求,积极探索应用领域。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研究重大战略、国土空间规划、园区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有关重大政策制定中,把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作为决策时的重要依据。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要求,在开展黄河流域(陕西段)岸线确权划界中,充分衔接水利部门开展的河湖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分析水域岸线管理保护现状和主要河流岸线开发利用实际状况;划定陕西省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湖泊水域岸线资源管控分区(包括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以优化开发利用为导向,结合岸线用途、存在的环境问题等实际情况,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制定分区管控要求,严格落实准入要求,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最大限度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功能性。

二是服务规划编制。在编制《陕西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调阅查询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相关资料,对分区管控成果进行叠图分析,在综合考虑保护和开发的前提下,优化完善了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内容;在园区规划环评审查中,从园区产业布局、园区板块布局等方面对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并将环境准入要求充分吸纳入规划,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有助于更好支撑园区高质量发展;在《陕西省秦岭水资源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编制中,充分衔接省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成果,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优化规划工程选址,让规划空间布局更加合理。

三是服务项目建设。我省率先印发《陕西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技术指南:环境影响评价(试行)》(以下简称“技术指南”),明确项目环评文件涉及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符合性分析的具体编制内容。同时,我省通过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应用系统平台为公众提供了免费查询服务。今年以来,线上平台点击量达13.1万余次,对建设项目提供7724次对照分析服务,为项目落地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确保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四是加强监管执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落实情况已明确将纳入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此,各级监管部门将充分利用大数据、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强化动态监控、现场检查,对生态功能明显降低的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单元、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生态环境重点管控单元以及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的其他区域,加强监管执法,确保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得到不折不扣落实。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葛晗梅:

请继续提问。

各界导报记者:

环境影响技术评估为保证环评文件的编制质量及完整性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监督和审核作用,我省如何通过提高环评文件技术评估水平助力我省项目高质量落地?

李  娟: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中心在深化环评“放管服”工作中,积极贯彻全省“三个年”活动要求,通过优化技术评估管理机制、加强评估质控体系、提供环评全方位服务等手段,不断提升环评技术评估水平,为我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多手段强化评估质量控制体系。通过设立环评技术审查委员会,采用“3+1”审核机制(即部门初审、副总工复审、副主任审核和技术审查委员会审查),把牢环境准入关口,同时建立陕西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专家库,适时优化调整专家库人员,确保专家队伍的专业质量,助力评估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是规范优化技术评估管理机制。调整中心技术审查委员会组成人员,修订项目环评技术评估管理办法,规范技术评估管理规程,确保评估工作的公平、公正和科学可行性。

三是完善审批要求提供全方位咨询服务。为确保基层审批项目“接住接好”,我中心先后修订了省内多个行业建设项目环评审批要点,及时为基层提供答疑和培训,不断增强基层审批工作能力。同时利用生态环境部环评技术评估服务咨询平台,及时上传更新我省最新环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组建队伍第一时间解答基层部门和中小微企业的困惑问题,2023年以来,共解答问题55个。

四是提高服务水平,缩短评估时间。在项目评估前,通过现场踏勘、召开专家咨询会等方式,告知企业项目的审批要求。为项目提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比对分析服务,帮助企业预判项目选址选线的合理性。缩短项目评估时间,将项目技术评估时间由原来的30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

五是开展业务培训,提升队伍水平。我中心每年组织2期全省各市(区)生态环境局及相关行政审批服务局环评审批管理人员、技术评估人员参加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涵盖环保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等各项内容,不断提升全省环评审批管理人员及技术评估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谢谢!

葛晗梅:

最后一个问题。

《人民周刊》记者: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我省在产业园区管理方面有哪些举措,如何通过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推动产业园区绿色发展?

牛瑞文: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厅坚持以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为重点,推进规划环评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衔接,指导入园建设项目环评改革,加强规划环评质量监管,切实提升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效力,促进园区绿色发展。主要开展了以下3方面工作:

一是夯实制度基础,推进规划环评规范化。我厅制定出台《陕西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程(试行)》,明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查程序和要点。开展地方生态环境标准《陕西省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技术指南》制订工作,从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编制格式、环境现状调查、碳排放、入园建设项目环评手续简化等方面提出了更为细化的要求。

二是优化审查程序,进一步提升环评质量。完善环评会商机制。加强与商务、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水利等部门的联动,在召开园区规划环评审查会议时邀请相关部门参加,确保产业园区的整体规划符合相关部门要求。强化专家智库作用。遴选134名专家,组建规划环评审查专家库,为提升规划环评审查质量打下坚实基础。推动环评管理智能化。建立了我省产业园区基础数据库、审查专家数据库和规划环评报告库数据库,开发了规划环评技术复核APP,搭建了在线评审系统和移动端在线评审系统,提升环评管理效能,实现了规划环评审查和技术复核智能化。突出规划环评质量监管。每年组织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复核,核查规划环评提出的环境准入要求、避让敏感目标、产业发展调整、布局调整等优化调整建议和相应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是坚持以园区为重点,强化环评管理创新。发挥规划环评前置指导作用。2020年以来,我厅审查省级高新区、经济开发区规划环评48个,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提出优化调整建议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为园区绿色发展提供指导。注重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衔接。集成融合“三线一单”宏观管控要求和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布局性约束,分析研究全省范围内225个产业园区环境管理现状、发展趋势和环境管理对策建议,形成《陕西省产业园区环境管理研究报告》,为后续产业园区环境管理和提升整改提供了基本依据。推进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对符合园区规划及规划环评的项目,简化环评手续。自2021年起,联合省科技厅、省商务厅分两批次在6个省级园区开展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试点,共有73个项目享受了联动试点政策红利,项目涉及投资额82.7亿元。今年以来扩大试点范围至10个省级园区,根据不同项目类型,实行免予项目环评手续、告知承诺制审批、“打捆”审批、简化环评文件内容、优化公众参与等政策措施,截至目前,本次深化试点中已有25个项目享受了试点红利,其中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的项目7项,实行共享监测项目7项,实行豁免审批制的项目共11项,涉及总投资42.95亿元。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葛晗梅: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参加。

打印】 【关闭窗口
网站声明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机关联系电话    

陕公网安备 61010202000189号

版权所有: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主办  陕西省环境信息中心维护     您是第 位访问者      陕ICP备05006797号
地址:西安市新城区省政府大楼10层     邮编:710006   网站标识码:610000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