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博士后招聘公告
来源:省环科院 发布时间:2024-10-31 13:51:17 【字体:大 中 小】
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78年11月,是省生态环境厅和省科技厅双管的公益一类独立法人事业单位。主要职责为面向陕西省重大需求,承担全省中长期生态环境规划、重点流域规划、重点领域环境规划编制与实施评估技术支持;承担大气、水、土、固废、农村环境等污染防治政策及技术方法研究;承担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低碳技术、环境健康、生物多样性保护、排污权交易、清洁生产、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等政策实践与应用研究和技术支持。
我院拥有西北区域危险废物风险防控技术中心、陕西省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陕西省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环境保护水土污染与修复重点实验室、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陕西遥感应用基地等多个研究平台。
为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充分发挥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美丽陕西建设提供高层次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和支撑性作用,拟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联合招收博士后,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欢迎广大优秀青年人才来我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基本条件
1.身体健康,品学兼优,科学态度严谨,具备较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具有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无任何不良记录;
2.应届博士毕业生,或近三年内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
3.所学专业须与我院招聘博士后研究方向相关,对所报研究方向有足够的学科背景支持和一定的研究积累与思路;
4.须全脱产在本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申请程序
有意应聘者请通过邮件提交个人简历(简历模板见附件1)及相关证明材料(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扫描件,或即将授予的博士学位证明材料;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人员需提交教育部出具的博士学位认定证明;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邮件请注明“应聘博士后”字样。
三、工作时间及相关待遇
根据国家和我院的有关规定,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限一般为2年。在站期间工资与待遇等按照我院及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四、招聘岗位及研究方向
具体招聘岗位信息详见附件2。
五、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焦 珣 029-85365520
邮箱地址:cyzx@sxshky.cn
附件:1.个人简历
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2024年10月30日
附件1
个人简历 |
||||
一、个人信息 |
(1寸照片) |
|||
姓 名 |
|
性 别 |
|
|
籍 贯 |
|
出生年月 |
|
|
民 族 |
|
政治面貌 |
|
|
邮 箱 |
|
联系电话 |
|
|
专 业 |
|
研究方向 |
|
|
二、学习、工作经历 |
||||
时间 |
学校(单位)名称 |
专业/岗位 |
||
|
|
|
||
|
|
|
||
|
|
|
||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研究内容介绍 |
|
|||
学术研究能力介绍 |
|
|||
科研成果 |
|
|||
获奖情况 |
|
|||
自我评价 |
|
附件2
2024年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博士后招聘岗位信息表
部门 |
研究方向 |
合作 导师 |
招收 人数 |
招收条件 |
部门联系方式 |
技术交流 合作中心 |
环境经济 |
赵 丹 |
1人 |
(1)具有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SSCI/EI论文1篇及以上; (3)具有较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并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潜力。 |
029-85365361 |
水环境 研究所 |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及资源化 |
孙长顺 |
1人 |
(1)具有环境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SSCI/EI论文1篇及以上; (3)熟练掌握相关数据分析软件,具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资源化、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等研究经验,承担或参与过国家级课题者优先。 |
029-85365503 |
水环境 研究所 |
水环境数值模拟 |
孙长顺 |
1人 |
(1)具有水文与水资源、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有较强的数学建模、现场调查能力,熟悉水文水质模型和面源污染防控技术; (2)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SSCI/EI论文1篇及以上; (3)熟练使用python或R等编程语言进行数据分析,有较好的科研基础或成果。 |
029-85365503 |
土壤环境研究所 |
地下水污染溯源与风险管控 |
焦 珣 |
1人 |
(1)具有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论文1篇及以上; (3)具有参与地下水数值模拟、污染修复科研工作经历的优先。 |
029-85365520 |
低碳研究中心 |
能源与环境 |
赵 丹 |
1人 |
(1)具有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论文1篇及以上; (3)在能源与环境、碳减排领域具有较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并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潜力,有能源领域、能源战略与政策、碳中和与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背景优先。 |
029-85365361 |